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栽培技术虽然也加快了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玉米栽培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其特点有科技水平低下、生效效率低的特点,所以要对栽培措施进行创新。本文就对玉米高产栽培存在的问及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问题;对策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而玉米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因此,玉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玉米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推广,而发展过程不断精进的栽培技术也将为我国农业的长久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南部,因为气候原因,使得玉米可以被大量的种植;另外,因为我国坚持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极大提高了我国玉米的生产总量。但是,从实际来看,我国的玉米栽培技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还是需要找到对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我国玉米的持续高产。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概述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在社会经济不断进行发展的时候,我国农业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和进步,在这其中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提升当前玉米种植户的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相关部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比如,秸秆还田,机械化进行玉米种植等等,这些玉米栽培方式一定程度上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了提升和丰富,也更好的对玉米种植手段进行了总结和融合。在这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其中任何一种技术都可以对玉米种植产量进行提升,在玉米生产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逐步应用也实现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增收。但是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因此,也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更好的解决当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些弊端,才能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2.1选用玉米品种品质差
播种用不同的种质,对外界自然环境的要求略有差异。选择高产用种时,务必要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结合地域土壤条件,创造强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除了影响种质高产的外部环境外,还有自身种质的差异。现在国内的玉米种子,多数抗病虫害。抗自然灾害等能力不强,一旦有突发情况出现势必会造成玉米的大面积减产。为此,为实现玉米高产,务必要确保玉米用种品质,尽量选择良种栽培。
2.2早期玉米田翻耕不当
就玉米而言,自身植株高大,体积较其他作物庞大。为此,生长根系的发育情况很重要。如果根系分布不均,将难以从土壤中获取足量养分,用于满足玉米植株顶层的营养需要。分析当前玉米根系分布不均的问题,与早期土壤翻耕不彻底,翻耕深度不够相关。现阶段,多数翻耕深度在20cm下,这样玉米扎根不深,营养摄取不到位,极易造成植株倒伏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和质量。
2.3玉米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忽视品种特性,不能对种植密度进行准确测量,同样是经常出现的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技术问题。一般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枝繁叶茂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与其他农作物相比,玉米种植空间把握难度更大。如果玉米早期种植密度控制的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到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将无法使最终产量达到最高。
2.4栽培管理方式粗放
尽管近些年,我们积极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农民群众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依然采用过去传统的模式,管理粗放,产量不高。首先,整地施肥不合理。最近几年,唐山市积极推广玉米深松整地技术,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整地不科学,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整地一般采用传统的整地模式,深度在20cm左右,无法打破犁底层。
在农民群众的思想中认为,多施化肥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整地过程中,大量施入化肥,有机肥施入量不足,施肥深度只有5-13㎝耕层中,这样5-30㎝耕层内没有施人基肥,造成作物生长到中、后期时易产生脱肥、早衰现象;其次,玉米生长后期脱肥现象十分严重。玉米出苗后农民群众不注重中耕除草,土壤板结现象十分严重,田间管理不到位,追肥施入大量氮肥,钾肥施入量不足,使得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最终严重影响到玉米生长和产量;最后,不注重地膜回收。在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民对残膜影响玉米出苗率的认识不足,以各种理由不进行残膜清除,造成玉米缺苗率达3-4%。
3 玉米高产栽培的解决对策
3.1加强政府引导
老旧的粗放式玉米种植不仅仅耗时耗力,而且收益效果并不理想,在玉米高产栽培推广的过程中。改善玉米的种植环境,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科技是创新生产的重要动力,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应该综合气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品种,要结合玉米生长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病虫害、抗旱性等方面考虑。地区的农业部门在应季应该做好示范引导工作,在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推广玉米品种。政府应该发挥政府职能,把百姓的事情放在首位,时刻关注民生问题。
3.2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农产品的多样化也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特征,要想玉米高产,少不了科学的投入和人才的投入。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在各个农职院校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创新性人才的教导。现代技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农户技术水平,可以采取宣传、义务学习、专题培训、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把这些实用靠谱的技术送到人民群众的手里,努力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加强科研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基础农业条件,更好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实施。
3.3科学施肥
在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可以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苗期的水肥一定要适中,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浇水只需要使出苗整齐就可以。浇水太多会造成出苗慢、苗色黄、缺苗等现象。最后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种肥的地块、低洼潮湿的地块和套种玉米等,要早追、在定苗前后追提苗肥。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再使用壮丰宝进行叶面喷施,促使玉米生长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进行转换。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20-30%,中产田用50-60%,低产田用60%以上。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离苗10cm以上,不要烧苗。
3.4做好市场宣传工作,确保更多农户受益
在高产玉米种植的趋势下,当地种子管理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农户深刻认识到新品种的种植优势,同时对于种植要点等进行科学分析,使得农户加深对高产品种的认识;其次,在做好宣传工作同时,技术人员应该加大对技术的推广工作,技术人员可以深入农村开展教学工作,对于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其核心问题进行传授,确保每位玉米种植户均能够受益,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稳步发展。
4 结语
简单来说,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和推广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社会福祉千秋的事情。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工作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离不开政府的宣传和引导。针对当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出现的问题和已经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改善当前的政策环境,相信在大环境的引导下,做出有效率的改进和大范围推广,在原有的不足上实施有效的补救措施,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观念和技术,各个部门和地方做好管理引导,这才是高产栽培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推广玉米高产栽培,加快农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影.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科技投资,2017
[2]曹鹏,羿国香.湖北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7
[3]蔡俊飞.玉米新品种迪卡009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