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期   作者:杜 韦
[导读] 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作为预防重大事故的有效手段

         摘要: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作为预防重大事故的有效手段,历来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分析研究危化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急管理、事故防控对策,对防范重大事故发生,保护生命安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减少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对策
         1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及其引发事故特点概述
         1.1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概念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储存、使用、管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数量的单位。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源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危险特性,含有大量的能量。只要存在设备缺陷、管理不善、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等问题,就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特点
         突然。事故往往发生在事先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发展迅速,只有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
         极大的伤害。有毒物质会随着水流和其他有害物质向环境扩散。
         环境风险很大。突发事件不仅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存在的化学物质会成为难以降解的环境隐患。
         紧急救援困难。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源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由于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给应急救援带来很大困难。
         2危化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些企业缺乏安全主体责任,如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培训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应急防范和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应急装备匮乏、救援能力不足等,无需及时编制应急预案。
         2.2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是为保证应急救援行动迅速、有序、有效,减少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目前,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已经编制了应急预案,但大多由第三方组织编制,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有的企业对通过评审备案、敷衍了事地处理评审专家意见、现场存在的问题和方案整改不到位、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方案内容过多等问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训练计划中的其他环节。应急预案徒劳无功,缺乏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
         2.3科技支撑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制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一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没有突破,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安全仪表系统等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
         3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对策
         3.1构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和综合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报告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优化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停电、断水断气、高温、台风、雷电等极端天气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防范程序,严格执行储罐区、供水供气、燃气等极端天气和各种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监管制度现场、装卸区、危险化学品仓库、危险废物堆场等危险场所。落实主要责任人责任考核制度,制定并公布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绩效考核、奖惩挂钩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检查、警示、通报、挂牌督办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隐患排查整改和应急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和违法行为的动态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方案有效、易用、实用。
         3.2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推进应急管理从应急处置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类和备案工作。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体系、在线监测监测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自动控制、紧急停车、视频监控等正常运行和良好运行,安全仪器和其他系统。

继续完善应急防范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各方面的应急工作机制。
         3.3重视事故风险评估
         事故风险评价和风险因素识别是应急预案的基础。事故风险评价是指识别不同类型事故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特征,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次生后果和衍生后果,评价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的过程,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的措施。通过风险评价,对企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查找,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数量确定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可靠性,进一步突出预案的重点和重点。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以预防为导向,注意事前准备,明确重点危险源和应急状态,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3.4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定期开展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演练,及时总结和评价演练和预案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修订演练方案和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的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更新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系统完善和规范应急管理,形成有效的闭环动态管理。
         3.5加强关键环节控制
         围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关键环节,以及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危险废物堆场等重点部位,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强化防范措施,堵塞管理漏洞。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动火作业升级管理要求,有效控制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检查维护等特种作业安全,确保安全风险识别,防治措施和控制措施到位。
         3.6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6.1重视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特种设备和危险岗位一线作业人员熟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的风险因素和特点,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实现从科学化、规范化运行向高质量履职的升级。
         3.6.2建立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重大危险源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是应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企业要推进安全风险识别、评价和分级管控,绘制风险源空间分布图,构建集重大危险源监测信息、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安全风险区划信息、生产人员在岗信息、企业生产全过程管理信息,完善信息共享、应急响应和预警监测、处置、救援、通报和调查协助机制。
         3.6.3加强安全生产的科技支撑
         将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实用新产品应用于化工过程管理,促进生产过程智能化、自动化。要优先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高危企业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的“机械化人员置换、自动裁减人员”措施。尽可能采用泄漏遥感探测、罐区紧急切断、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危险源企业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自动控制、应急避险和处置能力。
         3.6.4加强应急管理资源建设
         企业要加大应急管理投入,加强专兼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加强自身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建设,与周边企业签订应急互助协议,完善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储备和转移机制。在安全重点防控岗位配备应急处置卡,提高一线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结论
         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防线,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安全稳定、企业生存发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要以预防为主,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建立科学、系统、先进的事故预防体系,确保工艺技术的安全可控,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要不断提高企业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效控制事件,规范事后处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玉梓.石油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定量分析评价与案例解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07):7-8.
         [2]姚玉娟,常玉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自动分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化工管理,2019(30):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