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广西的反恐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狭长的天然边境线使广西成为“伊吉拉特”活动的首选中转站,涉恐案件的侦查打击工作对维护广西社会政治稳定大局意义深远。本文从分析“伊吉拉特”的侦破难点入手,探索通过大数据手段、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对反恐工作的构想三个方面为提高广西涉恐案件的侦破效率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涉恐案件;伊吉拉特;国际合作;防范体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东南部,与越南接壤,邻近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等等东盟国家,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空相连的省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广西涉恐案件屡禁不止,2013年至2015年,广西公安机关破获涉恐案件192起,抓捕涉案人员1200余人,抓获境内外“蛇头”350余人,击毙暴力抗拒袭警暴恐分子若干人。因此,一直以来,广西都是全国重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广西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一直采取 “露头就打”、“重打轻防”应对措施,本文试从其他角度分析,提出遏制广西涉恐犯罪案件发生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涉恐案件的特点
广西涉恐案件主要以“伊吉拉特”案件形式出现居多。“伊吉拉特”在阿拉伯语中是“迁徙”的意思。据记载:伊斯兰教先知默罕默德在麦加侵犯了当地贵族和富商的利益,他们对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进行迫害。穆罕默德和支持者不得不于622年7月16日连夜出奔迁移到麦加以北400公里处的麦地那,最终里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团,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这次迁移被称为“伊吉拉特”。 “伊吉拉特”使穆罕默德及其伊斯兰教获得转机,并得以成功,因此后来的穆斯林对此推崇备至并视为典范。但现在的“伊吉拉特”已经完全背离默罕默德创教时进行迁徙的本意,极端宗教主义夸大伊斯兰教危机形势,篡改了伊斯兰宗教概念,把世界人口划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两种信仰人群,煽动和蛊惑穆斯林通过“圣战”消灭异教徒,“伊吉拉特”成为了恐怖组织假借宗教名义,煽动非法出境、圣战杀戮的口号与工具。[ 《新闻1+1》 迁徙圣战的真面目,cctv-13,2015年1.19]广西“伊吉拉特”案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伊吉拉特”团伙成员大多呈现家族化特征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非法出境的案件中,举家行动的占比高达60%。如昆明火车站案件成员组成中就有两对是夫妻关系; 2014年在中越边境越南北风声口岸的发生的“4. 18”案件中,成员关系也主要以家庭为主。“伊吉拉特”的团伙成员虽然是为出国“圣战”临时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稳定的组织形式,但大多由一个或者几个大家庭成员组成,呈现较明显的家族化特征。维吾尔族是一个家庭、家族观念很强的民族,在家庭、家族里长辈和男性地位较高,其他的家庭成员对于他们的意愿有很强的服从性,因此,当家庭某一男性成员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决定迁徙,往往就会举家迁徙。
参与“伊吉拉特”的家庭一般会把原住地的家产变卖一空,换成现金随身携带,作为偷渡出境的费用。上至祖辈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些家庭扶老携幼举家迁徙,一般对外宣称合家旅行掩人耳目,对于调查防范工作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二)“伊吉拉特”人员偷渡出境的目的是为了“圣战”
“圣战”的字面意思是沿着真主和先知穆罕默德的道路努力或者奋斗,但是本?拉登认为,当敌人攻击穆斯林国家时,圣战是每个人的职责。可见,本?拉登把“圣战”定义为为了伊斯兰教的利益而进行的暴力抗争,甚至为了追求征服非穆斯林土地强行改变异教徒的信仰。实际上,他们频繁使用“圣战”这个词来指代他们策划和实施的恐怖主义任务和行为,使得“圣战”一词偏离了宗教原意,变得极端化,成为了恐怖分子实施暴力恐怖主义行为的合法外衣。[ [美]布丽奇特?L?娜克丝,《反恐原理》[M],金城出版社,2016]
“伊吉拉特”团伙成员的行为表面上来看是偷越国边境,实际上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境参加“圣战”,他们的路线一般是,从广西边境偷渡成功后,辗转至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的恐怖分子训练营参加恐怖培训,随后去向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境外参加恐怖活动,二是完成另一种迁徙即返回我国境内发动“圣战”: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因此,长远来看,“伊吉拉特”团伙的行为对于我国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危害隐患。
(三)“伊吉拉特”团伙偷渡出境的过程中多现境外势力的参与
在从广西偷渡出境的“伊吉拉特”案件中,大多存在境外恐怖势力的遥控指挥。境外恐怖势力通过互联网传播带有宗教极端色彩的暴恐音视频,对涉案人员进行宗教极端思想洗脑后,通过聊天软件建立联系,并全程遥控指挥涉案人员偷越出境。在多起案件的涉案人员供述中称,自己并不认识这些遥控指挥他们的境外人员,也不了解偷渡出境的方式方法,偷渡出境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这些人的指令进行。据调查,这些网络上传播的暴恐音视频均是由境外“东伊运”组织制作的,这些遥控指挥“伊吉拉特”团伙出境的背后黑手也均是境外“东伊运”组织人员。[ 张洋,极端思想蛊惑下的“不归路”[N]. 人民日报,2015-1-19.]
(四)一旦被发现即选择就地圣战,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
2014年2月下旬,一伙“伊吉拉特”人员企图从云南偷渡出境参加“圣战”,偷渡遇阻未果,于是他们决定选择一个人多的地方进行砍杀,就地实施“圣战”,并于3月1日在昆明火车站制造了骇人听闻的“3.01”暴恐案件,这起暴恐案导致31人死亡,141人受伤。2014年8月30日深夜,一伙“伊吉拉特”人员从新疆来到广西准备偷越国境,广西防城港警方在中越边境线附近截获了他们乘坐的中巴车。就在警方对该团伙逐一实施控制的时候,一名“伊吉拉特”人员拔出尖刀刺向特警,警方果断开枪击倒该男子当场抓获。经查,在中巴车被警察拦下后,该男子就开始煽动同伙一起就地实施“圣战”。正如新疆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民警高兆毅介绍的,像这些他们所谓的“走出去”,进行所谓的“圣战”,如果“圣战”不成,可能进行就地“圣战”。可见,这些“伊吉拉特”团伙一旦偷渡受阻,在极端宗教思想的刺激下,很有可能就地实施“圣战”,对当地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的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广西打击涉恐案件的困境
(一)地理环境决定阻断偷渡通道
广西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河江等4个边境省接壤。截至2010年,双边沿陆地边界国家级一类口岸有6个、国家级二类口岸有7个和数十个边民互市点,陆地边境线长1050千米广西边境地理特征独特,包括8个市县区(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滨海风光、原始森林、喀什特地貌、高山瀑布等地貌导致边境一线蜿蜒崎岖,山林小道密布,造成偷渡路线遍布其中,难以建立完整的物理栅栏对偷渡行为进行物理防范。
(二)国际反恐警务合作的滞后性
2015年,按照中央部署,公安部成立“4·29”专案组,部署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新疆等多地警方统一开展打击西南边境地区组织偷渡,特别是境内外“蛇头”相互勾结组织人员的偷渡专案行动,专案行动共破获组织、运送、偷越国(边)境案件262起,抓获涉嫌组织、策划、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犯罪嫌疑人352名,查获涉嫌偷越国(边)境犯罪嫌疑人852名,特别是打掉了以广西“蛇头”韦海为首的特大组织偷渡团伙,彻底摧毁了一个横跨新疆、广东、广西和越南的特大国际组织偷渡网络。[ 公安部打击西南边境地区组织偷渡活动 破获案件262起,http://www.china.com.cn/legal/2015-01/19/content_34592765.htm]
广西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合作目前大多集中在经贸领域,对反恐合作的讨论尚不够深入。现有的部分国际制度在广西与越南反恐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制度多还停留在“口号式” 或“意愿表达”的层面,而且是零散的,地区反恐制度还不完备。境内外“三股势力”和新疆极端分子在中亚和东南亚频繁活动的新形势,给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敲响了警钟,反恐合作专门机制的缺失给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极大隐患,反恐合作也极易受到各国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处理具体的涉恐案件时也极有可能引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纠纷。[ 卢光盛 周洪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反恐合作的态势、问题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6):69]因此,尽快确立广西(市县)与越南临省(市县)的国际反恐警务合作机制,细化合作流程和规范刻不容缓。
(三)部门间情报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情报工作存在滞后性
反恐怖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和工作环节很多,牵涉到多个单位和部门。但是,目前极少部门有较完善的情报体系,并且受管理体制的限制,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在资源整合、情报共享等方面难以协调顺畅及配合紧密。此外,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地区与国家之间也存在上述问题。“伊吉拉特”活动与普通案件存在极大差别,涉“伊吉拉特”人员的案件必定是跨省跨国案件,加之“伊吉拉特”活动以迁徙为目的,在境内极少会暴露出暴恐迹象,该案件有极强的隐蔽性。情报共享和部门间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反恐工作局限性很大,难以保障协作渠道的畅通性,从而影响对“伊吉拉特”活动的打击效能。
四、防范与打击广西涉恐案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大数据在涉恐案件不同阶段中的运用
1、在案件的预谋阶段能起到预警作用。通过搜集和研判情报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能实现及时预警从而有效地预防涉恐案件发生的作用。通过对已发生的案件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归纳,人、时、空、地、因等特征进行提取,查找规律并建立模型,可方便对以后可能出现同类型案件进行表征性预测。如“伊吉拉特”人员想要从广西偷渡出境,他们首先需要从新疆周转自广西,这一过程就会便会留下例如地图查询、购票记录、网聊记录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碰撞达到预警作用,警方便能第一时间掌握该新疆籍人员的有关线索,可以提前落实跟踪和管控任务,将暴恐活动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2、有效提高破案效率。遍布于城市的之中的视频监控网能完整记录恐怖分子行动轨迹信息,这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恐怖分子的逃匿信息,加上暴恐分子社会关系、身份信息、生活轨迹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锁定侦查方向的效率,提升处置涉恐案件的能力,最大化的降低案件带来的人身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3、主动把控舆情动向。警方通过大数据提供的舆情信息,及时掌控舆情方向,利用信息媒体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舆情信息,让普通民众了解事件的动态情况,同时发动群众的力量收集基层发布的可疑信息和有效线索,起到助力案件侦破和有效控制舆情,消除社会面恐慌的作用。
4、通过联网有效进行资金流监测
暴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通过公安机关和金融机构的有效联网,能够对可疑资金流实现有效监控。《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反恐部门可以及时地向银行、海关、铁路、民航、公安边防等部门发布可疑恐怖分子或重大犯罪团伙的相关信息,部门之间需将监测到的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到反恐部门,再由反恐部门把收集到的数据与人工情报进行挖掘。[ 朱雯. 反恐视域下的广西地区边境警务合作[D]. 广西警察学院, 2016.]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分析与人工对情报的处理相结合判断情报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实施对可疑恐怖分子(团伙)的动态监测将成为一项日常的侦查手段。
(二)加强国际反恐警务合作
按照国家反恐办、公安部反恐怖局对反恐警务情报、侦查、应急和防范“四位一体”的工作内容,广西坚持“四个严防”(严防回流、严防出境、严防在我区搭窝建点、严防在我区打响炸响)。综合我区所面临的反恐形势以及特殊地理位置,加强中越反恐的警务合作非常重要。反恐问题存在复杂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因此在探索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不能牵扯政治、法律和国家关系等问题,从多元化警务合作寻找切入点,改变传统合作的模式,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双方的共同目标和主要目标。在合作策略上,切忌过分追求单方面利益,充分考虑对方的合理的利益、民族区域特色以及尊重国家主权,在合理构想下探索出最符合中越双边反恐合作的模式,从而实现“反恐怖”共赢。
(三)“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反恐工作模式构想
当前国际国内恐怖主义形势出现新变化,随着我国对新疆反恐工作、去极端化工作的持续深化开展,国际国内恐怖主义与网络深度融合,恐怖活动呈现复杂化、网络化、隐蔽化的特征,这给我国的反恐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恐怖主义新变化、新特征,确保广西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可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反恐工作机制,创新广西反恐工作新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反恐工作机制是指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构建以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反恐情报平台为支撑,公安机关为核心,其他部门为辅助力量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反恐工作机制。
“全方位”指纵向与横向的反恐合作,横向合作指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职业保安队伍、志愿者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参与的“专群结合、以专带群、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纵向合作指从公安部、省区公安厅、市县公安局到基层派出所之间的反恐情报合作要打通信息壁垒,最大化的提升情报时效性和有效利用率。
“立体化”是指反恐工作需要时空合并,即“空间预防”与“时间预防”相结合。“空间预防”是指构建覆盖实体社会与网络空间的反恐防控体系,[ 李小波 李波,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下治理恐怖主义多维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9(4):14
本文系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政法大调研活动调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涉恐风险研判及应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包括以社区为最小实体单位的社会面反恐防控网络构建,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面常态化反恐防恐机制,保障和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力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社会防控网络;以信息技术为壁垒的网络空间防控网的构建,是指通过国家机关、网络运营商和网民的联管联控,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杜绝恐怖主义在网络的传播蔓延;“时间预防”是指最大限度利用科技支撑情报工作,构建全天候技术视频防控网依托“雪亮工程”,普及社会面的视频监控网络建设,增强情报信息的主动搜集能力。
“多元化”是指要加强反恐执法协作。反恐执法协作机制除了包括国内省际之间的反恐警务执法协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国际反恐警务执法协作机制。尽管广西与越南延边市县已经建立多项合作机制,但是机制和具体流程仍需细化,未来可以在原有合作机制上,拓展合作领域,在加强合作:反洗钱、网络空间治理、情报信 息共享、重点管控人员的信息互换与分享、反恐专业人员交流与培训、反恐数据库的建立与交换、地区恐 怖主义的共同研究等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并在时机成熟时,将具体实施细则通过签署双边协议确定下来,确保实施的人员和成效,以高效务实的开展反恐合作。
将“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反恐模式运用于我反恐工作中可以:建立社会面常态化反恐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的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情报的共享;增强了各反恐力量之间的联动性,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反恐力量由点到面获得一个质的提升,反恐分子将无处遁形,真正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恐怖分子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