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困扰着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病虫害,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治标难以根治根本并且会对生态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随着绿色生态观念的不断普及,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也在不断地加深,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向着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在治理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以及林业的发展。本文就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1 林业病害虫害生态防治的意义
1.1对经济的促进意义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最直接的效果体现就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对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能够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无公害防治手段通常具备更好地防治效果和更低的防治成本,通过无公害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使林区形成长期的病虫害抑制能力。而且无公害防治不会污染环境,对林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降低了因此产生的其他经济投入。不仅如此,由于无公害防治技术不会在林木上残留有害物质,能够提高林业产品的品质,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2生态意义
无公害防治的根本理念就是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扰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运行。利用自然、无污染的方式进行林区内病虫害的防治,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不仅如此,无公害防治不但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一定程度上还能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通过丰富生态环境,提高物种多样性,建立更加稳定健全的生态系统,使环境更加优美,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1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则是对易于捕捉的昆虫种类进行人工捕捉,并结合其他防治方法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蔓延与传播,确保林业资源的安全。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无污染、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优势,在很多地区的林业建设中得到了推广。由于人工捕杀的方式耗时长,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在苗木根系处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来防治病虫的侵袭,也可以定期的对苗木进行高温杀毒,进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
2.2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指的是使用化学农药来消灭病虫害,在现阶段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防治工作的效率,也能够有效的提升防治工作的质量。但是,若是化学农药使用过度,则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则要秉持对症下药、混合用药、适时施药的原则,确保农药发挥更大的效用。
2.3 生物防治技术
首先,天敌防治技术。大自然的生物链显示出任何生物都会有对应的天敌,林业中的病虫害也不会例外。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通过病虫的天敌实现病虫害的防治。首先,工作人员则需要捕捉一些病虫,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种类,研制出防治的药物,并依据病虫种类寻找对应的天敌。
其次,工作人员并可以利用其对应的天敌进行实验,在确定其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后,对该种生物进行引进或者辅助繁殖,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维持生物链的平衡。其次,微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则是指林业人员利用昆虫体上的真菌驱赶病虫,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在苗木的生长阶段,一般容易出现的病虫害主要是松毛虫和天牛,其将苗木作为寄生体,会在苗木生长期间大量的繁殖,吸取苗木养分,导致苗木枯萎死亡。但是,很多昆虫的身上会有大量的真菌或者细菌,工作人员则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因此,工作人员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则可以捕捉大量的这种昆虫,利用其带有的微生物驱赶病虫。最后,益鸟防治技术。对于昆虫来说,鸟类则是其最大的天敌,工作人员则可以借助益鸟实现病虫害的防治,例如,将啄木鸟、山雀等益鸟引进森林。这样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能够降低资源的消耗,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的保持生态平衡,有效的防治病虫害。因此,工作人员在采用益鸟防治手段时,则要注意对益鸟以及鸟巢的保护,辅助其繁殖,更好的发挥病虫害防治的效用。
3 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防治体系建设
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包括有林防标准站,建立本地区各级测报点、测报网络与机构,以此实现综合防治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能够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技术人员的配备,保证防治队伍建设在整体素质方面能够满足要求。最后,在现有标准林防站的基础上,需要能够在重点林区设立病虫害观测点,如在市一级在将林防站为中心的基础上,在乡镇级林业站对测报点网络进行设立,提升防治覆盖面。
3.2 完善预测系统
要想更好地实现病虫害防治,做好对应预测预警系统提醒的建立十分关键,以此对一定范围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预测与发布。要充分通过3S技术建立林业病虫害的预测系统,以此动态的方式管理病虫害,在预测病虫害发生量、范围、时间与为害程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并根据林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确定防治措施,以及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具体病虫害防治中使用GIS技术时,需要能够结合林业管理要求与实际情况做好设计规划工作。
3.3引入信息技术
在林区中,具有较大的面积,当发生病虫害等情况时,相关人员很难及时发现,且在调查分析病虫害信息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因此错过了最佳病虫害防治时间。对该情况,则可积极做好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在现今很多林区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林业病虫害监测系统,在监控区域林木生长的情况下,收集目标林区病虫害信息。如在此过程中发现林区存在病虫害蔓延,则可及时通过该监测系统获得相关信息数据,结合实际做好针对性措施的应用,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影响。
4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问题对我国林业发展效率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重点工作。所以,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心,优化林业管理理念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林业的整体发展质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加富.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方法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8, v.9;No.126(11):52-53.
[2]田国顺, 田鑫鑫. 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3]杨发渊. 关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