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改善清远市属国有林场目前这种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利用现状,改善森林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国家大力倡导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并且在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森林资源需求的同时也加大管理力度以保障其生态功能,进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清远市属国有林场要积极应对,全面加强辖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工作,保障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管理保护; 护林人员管理
1 全力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科技能力的提升
生态林公益林,顾名思义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将引起国家和各地政府,以及生态资源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是一项任务量较大的工作,其工作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对管护工作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护林人员巡视维护工作方法管理成本高,管护效果较差,部分护林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达到其工作岗位的要求,况且还有部分清远市属国有林场的工区环境条件复杂,仅凭护林人员的巡视维护是无法实现有效管护,加上个别市属国有林场常年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乱砍滥伐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效率大大下降。因此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要全力加强管护科技能力的提升,不断引入现代先进技术,积极探索林改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模式,简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流程,扩大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范围,加快辖区生态公益林的提质增效,对重点区域的林木实行电子监控系统,并通过电子画面的实时传输,使得我们的监督管理人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快速获取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信息。
2 进一步加强护林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护林人员作为当今清远市属国有林场重要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力,其素质与水平将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护林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工作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吸收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参与到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中,选聘对当地林业情况熟知并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较好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健康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只有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员才能够适应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才能够做到灵活、科学地应对护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条件下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的提升。二是生态资源管理部门或负有生态公益林管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有林场要与护林人员签订相关的责任书,明确护林人员的工作责任以及对其的保障措施,进而划分责任,落实到护林人员本人,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能够正确地问责、追责,督促护林人员树立高度负责的意识,认真履行好自身应尽的工作职责,保证其工作能够按照相关要求顺利完成。三是组建专门的管理单位对护林人员队伍实现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护林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3 加大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投入的力度
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必需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充足的设备和技术保障。但是现在的个别部门过于重视对于经济利益的获取而忽视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导致管护工作设备落后、技术不到位,护林人员的待遇及社会保障工作不配套,严重阻碍护林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阻碍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做好护林人员的待遇提升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护林人员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投入资金进行护林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通过岗位培训,强化护林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护林人员的素质,帮助其掌握先进的护林技术,使其能够在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有效而科学的解决策略灵活应对,将问题的危害性降至在最小限度内,保障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决策者应该树立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意识,对于生态公益林的资金投入予以重视,切实为清远市属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
4 切实做好林区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的宣传
生态公益林的稳定,不尽能够有效地保护林区的水土资源,而且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基于保护生态公益林关系到广大林农切身利益的安全这一出发点,我们要进一步贯彻“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方针,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林农的生态保护意识,调动其参与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工作中,发现违法砍伐林木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要转变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和煤炭等资源,减少对于林木资源的砍伐,保护植被,通过科学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不断的调动其参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增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的力量,促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效率的提升。
5 不断完善和创新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
完善和创新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约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相应岗位人员,用制度去惩罚各类违规的行为,这样就会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客观性与公平性。制度的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要建立起管理者的管理制度,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分,约束其严格履行自身的相关管理职能,做好生态公益林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生态公益林管护任务按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二是要加强护林人员巡查责任制度的建设,在招聘护林人员时需要签订明确合法的责任书,规定护林人员在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和违规的责任认定,以及相关的惩处制度。只用这样,才会使得我们林场的监督管理人员和护林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责任,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完善和纠正,进而能够有效地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效果的提升,推动生态公益林环境的稳定、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6 严厉惩处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行为
生态公益林是我国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对其开发和利用必须在得到国家有关生态资源管理部门的允许之后方能进行开发。针对在生态林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随意乱砍滥伐的行为不仅要及时制止,而且还要对那些仍然不听从监督管理的人员,各级生态资源管理部门、或负有生态公益林管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有林场有权对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情况严重的可以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以加大对破坏生态公益林的惩处力度,提高监督管理威慑性,使得违法人员引起足够的忧患意识,并在发生行动之前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且能及时地自我结束违法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真正地在人的心理上减少破坏想法的产生,从源头上降低有关人员进行生态公益林破坏的可能性。
7 结语
自然环境的稳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影响的意义,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必须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并且最终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而且还将大力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进而使得包含保护林、有多用途林等林木的生态公益林,内容更具有丰富性并能够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利益平衡。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 《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图解[M]》2019年
2. 杨明 浅谈如何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J] 《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9期
3. 蒲玉霞 生态公益林管理护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黄桂琼(1980 — ),女,汉族,广东清远人,先后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技术专业(函授大学专科)、林学专业(函授大学本科),现主要从事林业工程设计、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