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和农村发展目前已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谁来种田”的问题日益尖锐。为努力构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步发展的全新机制,本人先后到我县川、浅、脑不同地区,对农村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将一些看法和意见建议进行了如下探析。
0引言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激发农村内在活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有效举措,是发展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需要。2018年以来,根据省地县工作总体安排,我县在农业农村局、林草局、自然资源局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配合下,对我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深入到不同区域的6个乡镇进行了调研。
1 我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得到显现。通过改革,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模式。1.1 激活了农村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让集体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得到了有效利用,将闲置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确权、确股、不确地”。1.2 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机械化作业,让劳动者的潜能得到最大释放。
1.3 拓宽了农民经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改革后村民的收入由合作社入股分红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集体资金破零扶持基金收入分红、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各种转移性收入组成。
1.4 股权管理是关键。
1.5 领导重视是保证。从改革试点看,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的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整合涉农资金、实施项目倾斜等措施对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保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1.6 队伍建设是保障。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强大的人才保障。目前,我县在这项重大改革上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专业队伍尚未建立。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不断深入,农村新型经营体系的不断确立,培养一支基层农经队伍将成为我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保障。
2 存在问题
2.1 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和各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撑,全县在产权制度改革上甘都、群科两地进行了试点,对于指导和引领全县不同类别的行政村的改革还有一定的局限。特别是乡(镇)、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专业人员,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部分农民观念陈旧、顾虑多、风险意识差,农民在进行生产经营时,还可享受国家的惠农补贴,导致农民小农意识,温饱即满思想比较浓厚,对改革缺乏积极性。
2.2 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
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产权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
2.3 相关法规尚不健全。
2.4 扶持政策有待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部门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确定、劳龄界定、集体资产清查等,缺少指导性的政策体系,实际操作困难。
2.5 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有限。基本以农业经营为主,这种模式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高,收益低,影响了集体经济收益。
2.6 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致使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3 对策建议
3.1 切实提高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一是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利益;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广泛宣传“三权分置”的历史意义,让农民真正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就是要让耕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让耕地的经营权流转到种田能手种田大户手里,达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能量的最大释放。
3.2 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推动改革的目的是“激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健全乡镇农经管理体制。农村改革的主要工作要靠乡镇农经站来完成,没有一支好的农经队伍,农村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县大部分县乡镇专业人才短缺,很多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凡是农村改革搞的好的地方,都有一支强有力的农经队伍,专门从事农经工作,让它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职责。未来的农经业务将会更加广泛,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因此要全力加强乡镇农经队伍建设。要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返乡下乡人员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3.3 进一步完善土地整治工作。一是切实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全面落实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对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和考核。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强化管制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处理好生态退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落实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考核评价、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规定,把提高耕地质量作为耕地保护的主攻方向。规范耕地的后期管护工作,严格落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