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电能需求也在逐步攀升,能源转换率显著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的生产能源供给需要,同时新能源不断融合,也弥补了农村地区能源紧张的不足,为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奠定稳固基础。本文针对农村地区的电网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如何建立起智能化体系,给出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农村电网;电网智能化;智能化建设
智能电网系统在原有的集成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配备先进的传感装置、测量设备以及决策控制系统,从而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推动电网系统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农村电网是国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电网系统需要牢牢把控可靠性,逐步融入高效的智能技术,搭建起全新的网络结构,保证农村电网发挥出应有效用。虽然国内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脚步未曾停歇,但实际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深入分析智能电网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未来农村电网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目标
1.1农网智能通信建设
其一是搭建起节点化的通信网络,构建出行之有效的智能电网系统,保证智能电网中分布式传感设备的数据可以稳定传输,从而解决智能电网存在的通信问题,同时以此为基础架构出智能电网的监控体系;其二是深入剖析农村电网的数字化载波通信体系,进一步优化电力线路的载波模型,改进原有的算法模式,真正建立起面向农网系统的电力线路载波通信装置;其三是农网系统中要建立起配套的无线网络,根据实际的无线通信技术规定,研发相应的通信体系。
1.2农网自动化建设
一是搭建出农村电网低压网络的整体信息收集和交互平台,保证通信服务能够顺利实现并有序研制应用分析软件,以实际运行数据为基础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二是优化智能电网的调度模式,将分布式能源作为设计核心,从而改善原有的调度方式,建立起高级调度体系和智能决策系统,保证农村网络电力调度的效率和质量满足预期要求;三是搭建出无功配电网络的计算模型,提出相应的运行优化和经济调度模式,设计出适用于农村地区的资源配比方案和决策制度;四是建立起外部风险的智能警示系统,保证系统可以对极端环境进行预防,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五是合理搭配新旧电力装置的使用方案。
1.3新型智能设备的使用
其一智能变电站设计需要满足农村网络的实际需要,保证可以实时监控农网的变电装置。同时给出变电设备相应的维护检修体系,构建有效的智能管控系统,保证变电站主体装置可以在生命周期内发挥出应有作用;其二配电系统的开关组件要选用智能选相断路装置,通过对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预测分析,进一步延展智能开关的适用范围。通过固体绝缘开关来替换传统开关,同时还需要提升评估能力,保证绝缘开关同系统相匹配;其三,为了满足智能电网的真实需要,要选用智能配电柜等设备,建立起自动化管理体系,保证智能配电网络可以更好适用于农村电网之中。
2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建设要点
2.1因地制宜选择农网供电模式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占地辽阔,同时不同区域的农村情况差异较大。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农村电网的供电方案,为智能电网的搭建奠定基础。实际建立农村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依照当地情况给出适宜的决策,从而为智能电网建立稳定的支持系统。通过调度处理后,智能系统要可以适应不同区域的电能需求,从而实现能源互补的目标。
2.2积极建设农村智能电网装备
针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村环境情况,要搭建起适宜的数字变电系统,同时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做好实时监督的功能,打破电网装置难以检测的问题。除此以外,实际制定变电设备的智能管理方案和检修体系时,要根据实际反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变电装置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此外,利用稳定安全的智能开关组件,促进智能选相断路设备的研发,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开关的性能参数,根据测试结果逐步优化,扩展智能开关的使用区间。通过固体绝缘开关取代现有开关,建立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2.3优化农村电网供电模式
调整农村地区的供电方式是农网智能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以此为核心,架构出更加稳定、安全、可靠的农村电网系统。实际完成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的环境因素和能源需求情况,针对现有供电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对于农村供电体系来说,基本是由以下几大要素构成:供电设备、系统网络和电网架构等。不仅如此,还应当落实好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设计,推动农网系统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趋势发展,为农村用户提供可靠的电力供给。
2.4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
随着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建设不断完成,还应该逐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性能和通信技术水平。建立起高效的智能平台,检测农村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根据数据资料来评估异常情况,利用智能保护设备及时切断异常装置,尽可能将停电区域缩小,从而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2.5实施智能配电台区建设
目前农村地区的用电分布较为散乱,配电系统的搭建存在一定难度,所以要加快智能化发展脚步。基于国内农村地区低压配电装置分布散乱、质量较差的问题,要逐步将设备结构、网络通信服务和主站系统进行整合,达成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低压配电项目的体系化、标准化,为农村用户的电能供给提供保障。
2.6实施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基本思路
2.6.1进一步优化农村电网的基础架构,落实好农网背靠背的供电目标,扩大数据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并引入先进的智能设备,建立起系统异常保护体系。根据通信模块测定的异常位置,利用智能保护设备分析具体的异常原因,结合数据资料快速准确的切除异常装置。
2.6.2利用GPS定位模块,把各个区域的电网运行数据整合到监控平台之中,实时监测数据指标。
2.6.3因为农村区域电网分布较为散乱,尤其是山区或者人烟稀少的地区中,常常由于信号问题导致无法有效监测电网系统。就需要利用用户的通信设备完成数据交互,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
3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要求农村必须进行智能化改革建设,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其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营造绿色的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智能电网各项信息控制平台的建设,需要相关工作者投入许多时间与精力在这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借鉴各区域建设经验,以确保农村智能化电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玉峰. 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 数码设计(下), 2019, 000(007):167.
[2] 孙伟. 浅谈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对电能质量以及节能降损的意义[J]. 中国科技投资, 2019(25).
[3] 金山.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探索[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