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的施工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工程的施工质量,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是核心技术之一,施工单位需要对此技术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然后结合实际道路养护工程实例,从配合比设计入手,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冷再生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市政道路养护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道路维修;
引言:
冷再生技术是道路养护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的特点。通过这项技术,道路养护的效益可以大大提高。冷再生技术的实施过程是对损坏的路面基层进行打磨,然后进行摊铺,以确保基层满足城市道路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1冷再生技术的工作机理
1.1技术应用前提
该技术的应用需要基于对现有路面状况的调查,技术应用的判断只能在确定大面积坑洼、松动、位移和沉陷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原沥青路面表面功能衰减,就不能有效地应用于沥青路面基层的冷再生技术。此外,当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未发生根本损坏,路面未发生严重损坏时,可采用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对原路面进行碾压和摊铺或进行相应改造。最后,在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对原有沥青路面进行回收利用。
1.2技术优势
考虑到国内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基层通常利用原有道路的现有资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稳定剂和混合料,当冷再生拌和设备处于稳定状态时,旧沥青路面可以再生。此外,冷再生技术的亮点是可以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从根本上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2材料配合比设计
2.1材料要求
(1)市政道路施工材料必须包括再生的原路面材料和基层材料,并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中涉及的再生深度,然后对每一段进行铣刨取样。
(2)低标号磨矿料的新骨料的级配应与新骨料混合,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2.2材料配合比的确定
使用冷再生技术筑路时,必须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混合,如加水量、有效时间等,旧路面材料采用离心法收集。了解原路的一些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完成配合比。搅拌时掌握好水量,以便分解研磨材料,便于施工,合理控制时间控制可以保证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施工道路的使用寿命。
3冷再生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准备
旧路改建前,施工人员必须准备好相关材料并进行技术交底,此外,在工程开工前,应准备好各种机械设备,如滚筒、冷拌机和再生器。同时,开工前认真检查各种设备,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施工延误。操作人员应详细了解操作的机械性能和结构,在操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相关人员必须确保机械处于安全状态,禁止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控制施工环境的风险因素,确保各工序的顺利进行。试验段长度应大于200毫米,施工参数应通过质量和安全检查获得。
3.2施工工艺
(1)原路面应该磨平。原路面上厚度为10厘米的混凝土表面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打磨。路面上存在的石块、杂草、垃圾等杂物应彻底清理干净,以有效调整原路面的纵坡和横坡。另外,为了满足相关要求,对原有局部不平路段进行了改进,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2)冷再生装置在外部材料分发后就位,冷再生装置可以准备好,主要包括水轮、冷再生机、沥青罐车、铣床等。上述机器从后向前排成一排,然后与油水管道连接,最后,只有在对机器进行全面检查和确认后,才能开始施工。
(3)蓄热器在蓄热后再生。根据施工段的速度要求,对旧路面进行刮削和冷裂处理,然后加入稳定剂进一步搅拌。
在研磨和搅拌过程中,要保持再生器和水车同步运动,以保证水车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并将再生器与水带连接,以便向再生器注水,从而保证搅拌过程中有足够的水进行搅拌。再生器的移动速度必须控制在恒速和低速,再生施工速度应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小心控制速度。驾驶过程中严禁任意增减速度,并保持连续性,有专人跟踪蓄热室,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并与操作人员一起完成调整。
(4)摊铺混合料。摊铺混合料时,有必要综合考虑试验段的结果,确定松铺厚度。为了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摊铺,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宽度。此外,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对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材料损失进行科学补偿,为混合料的合理摊铺提供保证。一旦现场温度低于5摄氏度,应立即停止混合料的摊铺施工,并覆盖处理过的部分,以进一步确保施工效果。
(5)碾压混合料。混合混合物时,应首次使用滚筒来稳定压力,压路机进行稳压施工时,必须先将下层混合料和辅料翻松,然后将混合料压平,最后,压路机进行稳压处理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根据标高要求,用平地机将路面平整度修整至设计规范要求,碾压2~3遍。碾压作业应按照从路侧到中心的碾压过程进行,轮轨重叠宽度应一致。最终压实后,应检查路面的施工质量,以确保新的路面结构层满足平整度、密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6)在铺设上部结构之前,必须进行健康维护和室外运输,一般来说,维护时间必须超过一周,道路一旦向公众开放,必须在开放前24小时进行冷再生和压实。维修时,应严格控制中型车辆的超载现象,冷再生层的含水量应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当含水量低于22%时,道路养护才能提前结束。
4冷再生质量控制措施
4.1施工组织控制
施工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严格落实人员配置和职责,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所用设备能按计划工作,尽量避免事故发生,员工在操作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详细了解影响再生操作的所有因素。蓄热室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好沟通工作,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失误,严格控制所有施工环节,尽量减少裂缝的发生,确保路面符合要求。
4.2旧路病害预处理掌控
城市道路路面需要冷再生处理,其损坏程度不同,类型也不同。将冷再生技术直接应用到路面处理中,会给技术应用的质量带来一些隐患。此外,受损截面的结构层次不同,如挠度、破坏状态、干湿程度等。因此,在应用施工方案中预设的施工方案之前,有必要分析每条道路的具体特点,充分了解路况。随着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如果基坑加深,会造成基层供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进行二次回填处理,然后采用冷再生技术对路面进行处理。
4.3接缝处理
在沥青冷再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接缝问题,因此做好接缝工作非常重要,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施工完成后都有断点,如何处理这些断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施工后,路面的末端被视为斜坡,当第二天施工完成时,可以使用槽位工具来防止节点的存在。
结束语:
冷再生技术作为市政道路建设中常见的施工技术,已多次应用于沥青路面裂缝等病害的处理,该技术不仅能有效降低市政道路的养护成本,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冷再生技术有效应用后,施工单位可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钦松.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3)
[2]温大智.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
[3]苏汉炽.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7(13)
[4]胡根鑫.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09)
[5]赖雪锋.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
[6]田唐,刘涛.市政道路维修工程中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