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为了应对突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先后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遵循的主要原则进行阐述,而后就当前我国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提升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希望可以给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在抗震设计中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济损失
引言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抗震能力的有效提升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确保建筑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进而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进一步明确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如何使其建筑结构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简单化原则
通常来说,越简单的建筑结构体系,其抗震效果越好。因为简单化的建筑结构体系,其力学计算结果精确性越高,越有利于控制建筑结构的平整性。
1.2整体性原则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非是某一部分的功能需求,而是针对于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为此,设计人员应从整体建筑结构角度出发,保证整体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尤为关键的是,严格控制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加强抗震设计效果。
1.3抵抗性原则
为使建筑结构有效抵抗地震波作用力,设计人员需加强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定合理的抵抗力参数,以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需要格外强调的是,这种抵抗力不得过大,以免影响整体结构的力学平衡。
2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2.1计算精确度设计
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抗震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准计算与全面的分析,将结构的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结合建筑的地质条件与地貌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保证抗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及沉降数值等符合实际要求。因此,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2.2加强部件间的连接
对混凝土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对工程的具体地理位置进行全面的解析,从而保证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效果。同时,实施详细的计算与调整,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与安全。另外,还要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地质环境、自然灾害等进行考虑,提高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水平。如果使用降低刚度的方法,则需考虑对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水平,需要减少对建筑物的破坏。
2.3平面与竖向布局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由于墙体和柱子的平面位置直接与自身的抗震性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合理的对建筑构件进行平面和竖向的分布是抗震设计的主要方向。这就需要在抗震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下几点原则:①竖向与平面构件应整齐简洁;②刚度重心必须与质量中心相重合。但是在竖向设计时应预防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刚度重心,同时尽可能地将错向的建筑竖向结构减少,从而通过对建筑结构的竖向高度、刚度和强度的控制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均匀性,而且高出屋面的部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预防出现“鞭梢效应”。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采用规则的设计方案,否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方式,例如通过设置抗震缝而划分建筑,从而将其分成多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确保造型的同时兼顾其使用功能的发挥。
3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3.1优选设计方案
对我国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而言,抗震结构的设计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分析,确保设计中剪力墙、砌体等结构的布置合理,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在抗震结构设计方案的应用中,提高对各种数据资料的重视力度,保证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在展开抗震结构设计时,考虑到后期施工过程中结构的设计,为后期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提高对现场环境的勘察研究,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特点,选择优质的设计方案,保证整个工程后期施工的科学与稳定性。
3.2剪力墙结构优化
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大大提高,使人们对建筑抗震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稳定性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建筑抵抗冲击的能力。另外,对于剪力墙的细节设计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同时注重空间的影响与建筑侧面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合理控制地震的影响。剪力墙软件的优化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软件实现对剪力墙数据分析与改进的目标,保证建筑整体结构设计水平。
3.3规范布局房屋结构
房屋结构不仅需要确保规范布局,同时还需要保障其整体架构的清晰度和合理性,不仅需要保障房屋结构质量,同时还需要确保不会对其刚性发挥造成不良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设计房屋结构时,不仅需要确保其稳固性,同时还需要在墙体薄弱部分进行构造柱和加固钢筋的合理增设,实现加固作用的有效增强,确保墙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抗震方面,同时应用多种措施才能实现房屋整体抗震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3.4设计建筑抗震防线
在地震过程中,强烈的震感会使地基下沉,进而使其整体结构地基不稳,导致建筑结构被破坏。以此为基础,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设置防线设计,在前期工作中有效落实地质勘察,在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科学完善前期准备工作,尽量选择使用土质较硬的位置进行施工作业,确保在后期出现地震时,能够使其破坏程度有效降低。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需要合理设计建筑地基深度,有效预防建筑水平受力时出现滑移或倾覆现象。
3.5改进建筑横墙纵墙
在砖结构和多层混凝土的房屋分布承重部位,合理布置纵横墙能够确保建筑具有更高的抗震性,尤其是在出现地震时,地震力的作用会对承重墙应力方向和范围进行改变,因此,在具体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需要合理布置弧线墙面和纵向墙面。在房屋结构内部通常选择使用承重墙结构作为纵横墙。在具体设置承重墙结构时,首先需要选择使用横墙,或者纵横墙共同使用,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横纵对称,同时还需要保障其美观性,如果房屋建筑建设条件无法确保纵横墙实现相互贯通,为了确保墙体具有更高的抗震性能,需要在纵横墙交界处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合理设置,确保房屋建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中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结合多种有效实验手段,提升自身在抗震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强化自身的抗震设计意识,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总而言之,通过科学选择建筑场地,合理优化结构构件,规范布局房屋结构,设计建筑抗震防线,改进建筑横墙纵墙,强化建筑薄弱部位能够确保合理优化建筑结构,实现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推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5(004):23.
[2]李智建,石延明.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资讯,2009(012):103.
[3]陈翔.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8.
[4]高利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微[J].建材与装饰,2016(029):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