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化耕作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9期   作者:安辉平
[导读] 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得到示范推广,

         摘要:近年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得到示范推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但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遏制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扩大了农业生产效益,可以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成为必然。
         关键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途径与措施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农业发展的目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新型缓控释肥料和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实现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文章分析了农户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规模种植基地在化肥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客观需要。阐述了农户、规模种植基地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技术优势
         首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残茬会覆盖在土壤上,减少了水土和营养物质流失,土壤中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能够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下一期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水分和养料,有利于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了土肥条件。
         其次,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颠覆了传统秸秆燃烧理念,秸秆被保留下来用于覆盖土地,就避免了因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第三,由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改善土壤水肥条件,化肥使用量下降,降本增效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壤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
         二、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1、农民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农民在化肥使用上缺乏科学性,部分农民只知道“碳铵”(碳酸氢铵,农民俗称“臭化肥”)和“二铵”(磷酸二铵)这两种肥料。在肥料使用上存在单纯使用一种化肥和盲目加大化肥使用量的现象。不能科学使用化肥、超量使用氮肥(碳酸氢铵)和二铵(磷酸二铵),不懂得使用微量元素肥料等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农户甚至把碳酸氢铵每亩使用量提高到6袋(300 kg/亩)、磷酸二铵的亩用量超过了50 kg,微量元素肥料很少使用,造成了化肥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严重盐渍化,形成板结。
         农药使用不规范,缺乏针对性,大量使用高毒农药等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以前用甲拌磷防治韭菜根蛆广泛存在,用限用农药防治黄瓜蚜虫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生产中形成了不安全隐患;又如在玉米除草剂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多次重复使用除草剂现象普遍发生,造成资源浪费和对后茬敏感作物的药害,同时容易使杂草产生耐药性。
         2、规模种植“基地”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规模种植基地在化肥使用上存在不计成本盲目追求“洋品牌”现象,施肥不根据地力和作物需肥规律实施配方施肥,而是一味追风,跟在大公司后面盲目追随,大水大肥造成了很大的化肥资源浪费和水资源浪费。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土地面积限制,缺乏合理的休闲轮作倒茬制度,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下降,农作物重茬病害逐年严重,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药使用上同样存在盲目追求“洋品牌”现象,不是根据农作物病害类型和发病情况灵活精准使用农药。如马铃薯种植环节中一味偏重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缺乏对马铃薯病毒病、细菌病和马铃薯早疫病、早死病的防治知识,造成了农药的严重浪费和超量使用,防治效果不理想。
         二、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途径
         1、依靠农民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进农民在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将会对全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国家战略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农民宣传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和施肥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化肥减量使用的技术瓶颈;通过提高经营门栏、技术培训、业务深造等途径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的素质,提升农药使用的技术水平,是农药减量使用的基本途径。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实际上,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中,农机、农业、财政、水利等政府部门都有职责任务,应形成合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示范基地建设提上日程,同时纳入到部门考核,确保部门职责落实到位。
         2、通过规模种植“基地”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规模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大,相对集中,作用明显,社会影响力大。基地经营者技术水平层次参杂不齐,既有学历较高同时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力量,也有初出茅庐的“门外汉”。要发挥行业协会、农场主联盟的引导作用,快速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利用不同作物专家编写的科普读物,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行业标准规范,逐步引导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发挥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实际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农民,示范基地创造的效益看得见摸得着,通过技术人员传授技术应用要点,使之正确操作新型农机具,能够改变扭转农民落后的种植理念。
         3、依靠农技部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加强对农药经销商的管理和培训。农资经销商多为个体经营者,农药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从业人员对农药了解不够专业,对农民用药的指导缺乏科学性,这就需要加强对这类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通过提升农药经营人员素质,提高农药经营门栏等手段,促使其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农机农艺结合系统性工程。一方面,将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确保优质良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先进技术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促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农机生产企业应突破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关键技术,提高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的适用性,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三、结语
         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涉及面广,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包括政策法规、政府引领、行业技术领域及多学科多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合作。以“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黄春艳.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可行性和实施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11):145-147.
         [2]左其海,徐洪胜,徐俊成,等. 化肥减量使用技术途径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3):199-201.
         [3]马君岭.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J]. 农业知识,2015,(19):42-43.
         [4]赵建勋. 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