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环保领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监测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之一,可以利用多种学科和技术研发多种监测技术,进而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常见的几种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群体的关注。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全力发展经济,而是坚持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展经济。我国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面临着诸多挑战,长久以来都是较为严峻的问题,想要落实环境保护,必须对环境监测加强重视。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指的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良好,利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进行监测,实现造福于民的目的。所以,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各种因素,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情况,若是发现对于环境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那么必须对其加以重视,解决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宗旨是相对环境等级进行评测,随后评价环境质量,发现其中的污染源,最后解决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发展,从最开始的污染源监测发展到了相关的因素检测,具体常见的监测技术包括:
遥感环境监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电磁波技术和传感器收集远距离的电磁波,对电磁波进行分析处理以后,能够获取到相关的环境信息。该技术成本低、质量高、速度快、周期短,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遥感技术的普及能够打破传统技术的局限,提供更多的资料,进而提升质量检测的精确度,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地理信息环境监测技术。该技术是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体系中的信息,同时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掌握被监测区域的自然环境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该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上的科学技术,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地图、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该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地帮助掌握更多的地理信息,扩大监测范围,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环境监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对地表几乎所有的区域进行精准定位,讯号穿透性非常高,覆盖率也比较高,能够高精度定位,同时能够移动定位,应用范围相对广泛。该技术以GPS为基础,能够实时监测动态物体,不需要接收机发出信号,能够提升隐蔽性,实现更好的应用效能。
生物监测技术。随着生物监测技术逐渐发展,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扩张,尤其是环境监测领域,该技术的应用是根据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信息变化对环境质量进行剖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技术能够分析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情况,检测环境出现问题以后的生物变化,群体改变等等。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一)采样
环境监测第一步就是采样,这是整个工作任务中的基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常需要花费24小时持续性采集样本,多数利用自动化技术。工作人员采样之前需要确定现场的实际情况,了解采样点的具体位置,保证采样具有代表性。监测点选择通常利用网格分布或是远点分布方式。确定了监测点以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分析采样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果发现误差超过规定范围,那么一定要重新采样。此外,采样的设备和仪器需要满足标准要求,能够维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二)测验
环境监测工作中,测验是第二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测验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污染物监测需要采用不同呢的监测方式,例如二氧化硫,就可以通过色度测验检查污染物浓度。检测过程中,色度对比要求试纸和试液测算需要始终保持一致的操作,环境温度和酸度严格控制,为了保证检测的精准度,所有测验步骤都要严格遵照规范进行。
(三)数据处理
测验工作完成以后,就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这部分工作是辅助类型的工作,但是也是要求较高的工作内容之一。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判定样品的实际情况,构建监测数据库,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确认当前的污染情况,处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数据处理的精准度。
三、环境检测的质量控制
(一)加强样本质量控制
样本采集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采集工作加强控制管理对于控制环境监测质量至关重要。生态环境现场采样期间,采集的技术、方案、步骤、设备都会影响样本采集的质量。为了保证样本采集质量,环境监测采样之前需要严格控制采集方案,保证采样流程规范化。记录原始数据期间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多数方式,但是必须保证数据记录科学合理,充分发挥样本的最大价值。
(二)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
样本采集结束以后,工作人员需要将样本交到实验室进行检验,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真实安全,需要注意对样本进行标记,保持竖直摆放。将样本送到实验室的过程需要始终坚持轻拿轻放,确保样本交接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实验室需要坚持环境干净卫生,实验用的设备符合检测标准,数据记录和分析都要规范化,确保数据的精准度。实验室管理还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帮助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优化测验操作,保证监测质量。
(三)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现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文形态都是存在较大差别的,进行环境监测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想要对环境监测技术进一步完善,那么必须研发更加高效的监测技术,能够利用多种类型的人才共同提升监测质量。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给与一定的支持,构建网络平台统一结合监测技术,优化监测手段,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对于突然出现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开发能够对突发环境问题的相应监测技术,例如爆炸、油气泄露等突发污染问题,要求监测技术必须能够快速安装监测分析,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尽快定下对应的处理策略。我国当前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仍有不足之处,国家需要进一步开发更有效的监测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四)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
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高水平的专业程度,相关部门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全新的设备和仪器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此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可以通过政策法规进行规范,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环境监测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该技术能够帮助我国更好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日后工作中,我们需要持续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开发,提升监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刘金宝,湛江,李林柱.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6):146-148.
[2]张杰,帅波.浅探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20(14):173-174.
[3]宋华振.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河南建材,2020(02):79-80.
[4]赵汝超.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48.
[5]薛璐.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探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2):73.
[6]阚丽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