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构建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9期   作者:王康弘
[导读]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摘要: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着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胜利吹响了中央政府直属机构全面融入深化改革的战略号角,自然资源部应运而生,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第一场推进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伟大革命也正在展。构建一个覆盖全面,动态化、精细化、决策导向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利用管理体系,对于全面贯彻摸清自然资源利用家底,反映自然资源利用管理工作绩效,提升国府政管职能部门,主管部门的信息监管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能够为新常态时代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管理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关键词: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构建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2018年10月发布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创新解决方案,助力生态修复”“构建智慧平台,提升治理能力”的主要任务,要实现面向智慧耕地管理、不动产权籍管理、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与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自然资源督查、综合执法监管等的自然资源主动与智能服务。搭建跨层级-系统-部门的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为自然资源监管、国土空间优化、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多源数据和统一平台支撑。“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统一监管监测,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的重要落脚点。由于自然资源变化类型多样、周期各异、分布零散,加之我国幅员辽阔,给自然资源监管监测带来诸多困难。随着遥感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和周期的增强,大数据、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亟须通过技术手段构建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提升自然资源监管监测能力。
         1自然资源信息化成就
         1.1数字化的调查评价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持续努力开展覆盖全国区域范围内的数字遥感土地监测,实现了全国遥感土地监测数据和全国土地地质调查应用数据的全年度实时更新;基本建成了一个覆盖重要城市地区的重点城市住宅地价数据动态信息监测服务网络;开展数字野外地质监测调查应用系统在涉及全国1000多家大型地质、煤炭企业、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和矿业公司广泛应用;成功开展了基于我国北斗观测卫星的野外数字地质调查应用系统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初步实现了自然资源调查资源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的全方位数字化和信息流程化,自然资源调查数据采集获取的信息全面性和数据时效性不断稳步增强。
         1.2自然资源用地综合利用监管服务平台基本设施建成并广泛应用
         31个试点省(自治区、市)、部分县级市辖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基本建成土地综合利用监管服务平台,监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农村土地、矿产资源用地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关键环节。自然资源管理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在线公用土地执法督察管理系统全面投入应用,初步基本实现了公用土地和国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可利用用地全程执法监管和土地动态全程跟踪。建立了一个面向开展地质环境灾害、地下水防灾业务的国家地质环境灾害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应急抢险处置救灾能力显著逐步增强。
         1.3办公和行政审批基本功能实现网上远程运行
         全部省(直辖区、市)、大多数直辖市、县三级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审批业务网点实现网上系统运行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有省级以上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全部上线集成运行,基本健全形成了一个贯穿四级、协同管理办公的网上政务办公、网上业务审批管理新模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省的自然资源部的官网也基本构建完成,官网不仅仅更有助于群众对官方文件的查询,还有方便群众对资源的汇报,更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一体化,进而会使自然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高效化。


         2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构建
         2.1“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集成展示服务
         “自然资源一张图”涉及多源、异构、动态、静态、多时相、空间、非空间的数据资源,例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遥感影像等是地图切片类的地理空间数据、地理国情变化图斑和自然保护区界线等是矢量类的地理空间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是动态实时数据,这些数据要想以“一张图”的方式提供服务,必须统一空间基准、建立时空标识、利用标准的服务接口进行集成,才能集成服务。通过将所有的空间数据统一处理成CGCS2000坐标系基准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各类多时态的数据增加时间标识,采用标准OGC服务和WebService服务接口进行数据调用,形成系统中所有数据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利用统一的标准服务接口进行集成,实现各类数据在“自然资源一张图”中集成服务。
         2.2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违法问题处罚力度。
         当时国家土地督察有调查权、审核权、纠正权、建议权,现今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也应有这4种权。这4种权,实际上均涉及违法用地处罚。换言之,对违法问题查不查、认不认、报不报,对整改建议提不提、盯不盯、了不了,无不影响到对违法用地处罚。笔者认为,在“三定”规定的督察权力范围内,督察机构对违法者最具威慑力的,有立案销案权、公开公示权、约谈问责权、移交移送权。对这些权,督察机构应最大限度地行使,不必“留有余地”。否则,敢于碰硬便容易流于形式,甚至成为一句空话。据悉,从2013年至2018年,全国查处非法占用耕地、违法批准征收案件共逾60万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占案件总数的2%,移送后法院判决的占移送总数的12%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的占案件总数的8%多,实际追责的占移送总数的71%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占案件总数的58%多,法院实际执行的占申请总数的近7%。从上可见,总体上,我国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处罚力度还不够。作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借势借力,用好用足移交移送权。笔者调研发现,在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时,普遍存在着“立案难”,即明明是违法违规案件,督察执法者常常会受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干扰。对此,督察执法者既须有无私无畏的胆识,又须有火眼金睛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立案销案权用好用足。
         2.3运维管理子系统
         提供用户注册登记、权限管理、系统有关参数配置、日志管理等系统运行维护功能,针对组织管理机制和业务需求,做好角色权限控制,将系统数据进行分类分配权限,各个子系统按照角色进行划分定义分配权限,保证系统安全,同时,提供服务更新维护功能,确保系统数据服务的可配置、可移植。
         结语
         通过研究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关键技术和平台构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监管、保护利用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为自然资源管理、监管、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手段,可为自然资源监管、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提供基础支撑。下一步,将在多源遥感影像快速发布、遥感影像动态解译与变化提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持续提升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的智慧化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胡德.监管政府:节俭、优质与廉政体制设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应松年,薛刚凌.论行政权[J].政府论坛,2001(4):52-63.
         [3]王旭.论制度存在与变迁的必然性及合理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2):2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