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工业发展极为迅速,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目前工业废水应景成为世界重大污染物之一,其对人们生活质量和自身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接下来本文将对工业废水的破坏性及污染治理对策,进行一定分析探讨,并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工业废水;破坏性;污染治理;对策
1工业废水分类分析
(1)当前工业废水类分类主要可按照其化学性质、加工对象、所含污染物成分对其进行相应划分。其中按当前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可通过其所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无机废水,以及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为有机废水来体现。比如:相应电力企业和矿山企业加工期间所产生的电镀废水和矿物废水,其主要是无机废水;而相关食品或石油企业在生产加工期间所产生的废水,则是有机废水。(2)按照当前相关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所形成的工业废水,其在形式和种类上相对较多,比如冶金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冶金废水、造纸行业进行生产期间错出现的造纸废水,还有金属酸洗废水、化学肥料废水、染料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电站废水等等,这些都属于工业企业产品加工废水。(3)按照当前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对其进行分类时,主要通过对其有害物质做全面分析,以此来对其进行合理归类,比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镉废水、含汞废水、含酚废水、含醛废水、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即按照所含污染物成分所划分的废水。
2工业废水破坏性
工业废水本身有着较为明显的实质性特性,即水质和水量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的差异性,所产生和形成废水属性差异在整体上也相对较为明显。当前我国电力、矿山等企业,在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其所产生的无机污染物废水,造纸以及食品等工业部门所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废水,两者在污染成分及自身属性上差异性明显,但同样对环境造成破坏。即使相同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以造纸及食品工业生产加工期间所产生有机污染废水为例,不同的造纸及食品工业加工企业,在运行生产期间所产生污水内部污染属性也有较大差别。
2.1水资源破坏
工业废水的破坏性极大,废水类型的不同,所形成的危害面破坏性质也存在差异。比如部分无毒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本身污水里的污染物质虽不具有毒性,但其数量过多,浓度过大时,一旦在排出期间未对其进行及时的防护措施,便会对整个水体造成污染。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工业有机物废水中的有机物如果排入水体超过标准量,水体内部生态系统便会被破坏,继而出现厌氧腐败现象;而如果是大量的无机物流入时,会直接使整个水体内部所含盐类浓度呈直线增长,最终导致渗透压改变,对整个水体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周边环境系统平衡性。
2.2人体健康危害
针对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以及无机废水的破坏性则主要体现在其会对人身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例如部分工业废水中所含氰、酚等急性的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等慢性有毒物质等等,一旦未对其进行及时的有效处理,会直接使得整个环境受到破坏,同时如果其与空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对应区域内人群吸入后自身健康也会遭到损害,而部分工业废水所含致癌物质等造成的污染,虽然在短期内对人体无法造成实质性危害,但如果长期不对其进行治理,便可能在某一时间节点区域内爆发,使患病人群大规模增加。当前工业废水致毒方式主要有接触中毒、食物中毒、糜烂性毒害等,其对当前社会人们生活安全的破坏性明显。
2.3环境生态破坏
(1)部分工业废水中所含有大量不溶性悬浮物,此类废水所造成的破坏性主要体现在破坏区域内环境系统的健康。比如部分纸浆、纤维工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纤维素;选煤、选矿期间排放的微细粉尘;陶瓷、采石工业排出的灰砂等等。此类物质在后续会逐渐沉淀至水底中,继而形成“毒泥”,对整个区域内生态造成破坏。比如部分植物会发生腐败,整个水体长期呈厌氧状态,会导致水域内鱼类的鳃被这些物质堵塞,短期内沉淀量大会造成鱼群逃离或死亡,沉淀量小则会鱼群导致呼吸困难,并破坏产卵场所,随时间推移整个水域鱼群自身身体系统机能会逐渐退化,造成区域内整个生物链失衡。
(2)部分含油工业废水产生的破坏性也较为明显。其所造成的油污漂浮在水面时,容易损害水域美感度,同时所散发出的气味也极为刺鼻。燃点低的油类废水甚至会引发火灾,使我国水资源进一步恶化。(3)含高浊度和高色度废水产生的污染会引起光通量不足,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而酸性及碱性废水产生的污染,在对自然界生物造成危害同时,甚至会对相关机器设备、器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
3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对策
3.1物理治理
通过上文对工业废水破坏性分析,对其进行污染治理时应结合实际,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治理对策,使工业废水破坏性和污染率能够降至最低。其中物理措施是当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方法。其主要是在不改变废水中污染物化学性质前提下,通过物理原理将废水中悬浮污染物做分离排除,常见的有离心分离、吸附、萃取、膜分离等。
3.2化学治理
针对部分可溶性有毒物质工业废水,可采取化学治理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超临界水氧化治理,沉淀治理、催化氧化治理来体现。实际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物理治理方法综合形成有效的治理工艺。
超临界水氧化治理随温度升高,水本身传递性会发生变化,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应工业废水会成为水、气体、污染物等比例溶解介质,以此对污染物做相应分解处理。比如丙烯生产期间常会产生具有剧毒的高浓度废水,这时便可利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设备对其进行处理。在温度达到650℃,压力在28MPa,氧气过量时,对其剧毒成分去除率达到99.99%,以此使工业废水不具有破坏性。沉淀治理则主要针对含无机物工业废水,通过加入可溶性沉淀剂对其做相应处理,确保废水中离子状态污染物能够通沉淀剂发生一定反应,使其后续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通过分离达到废水净化效果,为工业废水的可再生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3.3调整排放方式
采用间接排放的方式,把各个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通过统一的管网输送到政府规定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这样能对各企业所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的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了直接排放方式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工业废水集中处理也有很多的好处,其一,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低碳理念的发展;其二,集中处理的方式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地方政府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可以降低企业在环保上的人力、资金、设备的投入,将这些资源合理运用在生产经营领域;其三,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还有利于实现监管,政府制定出专业废水处理制度将其纳入到法律层面,让污水治理规范化[4]。
3.4改进分类方式
分类收集工业废水,不仅仅局限于前文所述的方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分类,而是采用更精细、更有针对性的分类方法对工业废水分类。可以根据废水中有效物质的不同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不同进行精细分类收集,进而采用更有针对性治理方式治理废水,既能达到消除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又能有效回收有价值物质的目的。以草甘膦生产过程产生的农药废水为例,该农药废水大部分为含磷废水,不同生产工段产生的含磷废水中磷的浓度和其他组分的种类也不同,废水的处理方式也就大有不同。
4结束语
通过对工业废水破坏性及污染治理对策分析,可以看出对工业废水进行治理时必须结合实际,对工业废水类型做好全面分析,采取合理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方案,以此保障工业废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璇,孙慧.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2):15-19.
[2]唐志鹏,刘卫东,刘志高,等.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06):11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