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月6期   作者:陈丽丽
[导读] 评价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


陈丽丽
(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目的:评价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住院部接诊的9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患者均接受多药治疗,使用双盲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9例,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药学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均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痛、低血糖、肠胃不适和恶心)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药学干预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成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血糖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住院;药学干预;多药治疗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为胰岛素β细胞功能性障碍,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水平过高。如果患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诸多不良症状[1]。为了评价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选择我院接诊的98例住院患者开展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8例,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每组各为4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43岁~74岁之间,均值(56.69±5.26)岁;病程时间在2~8年,均值(4.56±1.26)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41岁至72岁之间,均值(56.22±5.22)岁;病程时间在2~9年,均值(4.55±1.64)年。两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资料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药学干预,入院时的药学干预,患者在入院后,由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学评估,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疾病史,以此明确用药禁忌,为患者建立具体的药物治疗计划[2]。住院期间的药学干预,临床药师对于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等等,做好药学干预,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FPG、2hPG、HbAlc)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痛、低血糖、肠胃不适和恶心)。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FPG、2hPG、HbAlc,使用(%)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 两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指标相对比
   如表1,治疗前,两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老年人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群体[4]。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应用多种药物共同治疗,2型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并且需要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药物的使用安全需要提升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的药学干预能够保障用药的安全准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药学干预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5]。药学干预是糖尿病住院治疗中的药物指导方式,可以显著提升药物治疗安全性,为患者提供高效、经济、适合的药物,明确患者的用药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率,以此更好的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根据研究数据提示,观察组FPG、2hPG、HbAlc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痛、低血糖、肠胃不适和恶心)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接受多药治疗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药学干预效果准确,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佟明明.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5):54.
[2] 潘必树,黄宇浩,罗秀芬.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4):6-7.
[3] 任啸,刘亚东,袁秋贞,石敏娟,甘雪峰,李博.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J].现代中医药,2020,40(01):21-23.
[4] 王冬琼.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5):63+72.
[5] 吴丽娟.心外膜脂肪组织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4):195-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