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肺炎,增强心理免疫很重要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月6期   作者:冉晓青
[导读] 抗新冠肺炎,增强心理免疫很重要
               冉晓青
(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66)
  这几个月来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词了,我们见证了白衣天使们“最美逆行”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第一线,也看到了中国作为“基建狂魔”短短的十余天便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但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快速播散的消息也随着手机信息不断的弹出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确诊人数不停攀升、病情进展速度极快、治疗无效的死亡患者,这些消息不停的打击着我们的心理防线。心理压力过大会投射到我们身体身上进而产生躯体症状,甚至转化为器质性的疾病。疫情当前,要听从国家的安排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也要调整我们的心理,增强心理免疫。国务院也出台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为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
  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促进心身健康,比如更容易提升注意力和判断力,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但是心理压力过大,超出了个体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负面的影响,比如:心慌、憋气、焦虑、烦躁、紧张、沮丧、工作效率低下等,甚至出现自杀行为。这样就会大大的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出现躯体疾病。因此我们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使心理压力控制在可自我调整和接受的范围内。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新冠病毒强大的传播力,大多数人普遍易感,且有死亡风险,很多人怕自己会不幸被感染。2、疫情原因需要控制人群流动,长时间待在一个固定空间很少外出,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3、靠人流赚钱的服务行业经济上受到冲击很大,有些人因此失业或经济来源大幅缩水。因此,最主要的应激原还是围绕着新冠病毒肺炎展开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自己在家就可以调整心理的应对方案。
一,情绪是陪伴我们的好友
   首先要知道,在疫情环境之下,产生恐惧、焦虑这些一系列不良情绪都是正常的。并不羞耻,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不要排斥它们、不要假装无视它们,要接纳这些情绪,正是因为这些情绪不断提醒着我们,我们才知道保护自己,去做带口罩、勤洗手和消毒物品这些行为。接纳了这些不良情绪之后,我们要给它们一个出口,让它们宣泄出去。可以通过跟家人和好友打电话、微信聊天等这些方式,通过交流来获取更多的心理支持,也可以接纳新的观点和信息。或者通过听音乐、运动、冥想这些方式让这种痛苦的情绪慢慢的流出我们的大脑。最后,多在身边发现和关注美好的事物,更关注自己也更爱自己多一点。
  二、积极的行动让我们更充实
  为了不让新冠病毒肆无忌惮的扩散,我们采取了封城、在家办公等一系列措施。长时间待在家里难免有饮食睡眠不规律,缺乏运动等情况。待在家里没有其他的外源性刺激,就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胡思乱想”,越想越害怕,不停地放大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家里自我隔离是很安全的,开窗通风也不会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在空气中,宛如沧海一粟,被稀释成微不足道的浓度并不会造成感染。然后,我们要规律自己的生活,按时吃饭睡觉,保证身体的最佳状态,这样也会获得更高的免疫力。虽然不能外出,我们可以通过在家做运动、做家务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繁忙的时候觉得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这恰巧是一个跟家人享受生活的好时机。
  三、选择性接受可靠信息
  现如今网络媒体发达,获得信息越来越高效方便,但也有弊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用一些危言耸听的标题来博人眼球,甚至是假消息来制造恐慌。如果被假消息影响了我们的心理那太得不偿失了。因此,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只关注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对于看起来不可靠的消息,要持观望态度。如果觉得情绪低落,要放下手机,远离负能量的新闻。不要被负面新闻和假消息摧毁我们的心理防线。
  在国家的大力调控下,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控制,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每天都在减少,治愈人数远远反超了确诊人数。要相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是强大、团结且不可摧毁的。但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不要矫枉过正反而出现过度乐观无视疫情的情绪。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可能会导致人们放松警惕,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最后,如果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过于严重无法自我调节,要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