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护理配合的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月6期   作者:王耀辉
[导读] 通过对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影像护理配合,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及其护理效果。


王耀辉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 通过对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影像护理配合,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影像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9.41%,观察组则为9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影像护理配合的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提高检查质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脑卒中;影像;护理

  脑卒中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起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1],救治不及时、护理不到位会导致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磁共振(MRI)因辐射少、分辨率高、确诊率高、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在临床上备受重视,应用十分广泛[2]。但由于磁共振检查耗时较长,扫描仓内噪音大等原因,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安、恐惧心理[3],加深因疾病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4]。本研究通过对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影像护理配合,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磁共振检查证实;②意识、思维尚可,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脑卒中病情不稳定或危重;②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不能配合;③伴有失语、失用、智力障碍等;④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4±7.3)岁;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7.5)岁。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病情告知、流程介绍、注意事项提醒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影像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病情评估  针对患者的疾病、既往史、家族史、身体状况、精神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为患者进行检查预约,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若病情较危及应采用绿色通道,避免患者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使病情恶化。
1.2.2 注意事项告知  检查患者是否有金属假牙、体内是否植入金属器械如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关节假体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根据患者情况和心理状态决定是否安排家属陪同检查,避免患者因环境陌生、检查仪器噪音大空间小等原因不配合检查,由陪同人员进行安抚和协助检查,保证检查可以顺利进行。
1.2.3 病情监测  检查时,配合磁共振检查的操作技师,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是否对噪音、空间可以接受,若因为噪音过大、空间相对密闭狭小而引起情绪紧张,应及时为患者准备耳塞、耳机以弱化噪音的影响。做好交接班工作,向检查技师择要讲述患者的病情与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
1.2.4 检查后护理  磁共振检查结束后,为患者整理衣服做好保暖工作,及时告知患者已经完成检查,可以放心并等待结果,与患者家属进行检查后护理要点的讲解,对于进行强化扫描的患者需记录尿量,预防造影剂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叮嘱患者家属若发现患者有不适的情况,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9.41%,观察组则为9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脑卒中主要发病机制为脑内动脉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脑血管急性循环障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造成大脑功能损伤[5]等多种诱因导致,具有突发性,会导致血管破裂或栓塞形成,救治不及时的话会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会造成永久性功能损伤。传统放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禁忌症较多,磁共振成像技术改善了这种缺陷,并且能够多方位、多维度、信息量大成像,具有分辨率高、清晰度高、诊断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让患者保持体位,根据需求在任意方向直接切层,不需要频繁更改受检者的体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磁共振检查被认为是目前脑卒中诊断的最理想方式和手段,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情况和身体其他器官组织因脑卒中而造成的相应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但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长、仪器噪音大,患者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静止状体,在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通过对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影像护理配合,探讨磁共振检查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仅为79.41%,而对观察组采取病情评估、注意事项告知、检查中与检查后的护理干预等措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影响护理配合磁共振检查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减轻患者因疾病和检查带来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影像护理配合的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具有明显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提高检查质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争杨,姜文波,张涛. 基于影像护理配合的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 (32): 111.
[2]王志英.磁共振成像检查时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 26 (3): 322-324.
[3]张海英. 三阶段心理护理在MRI增强扫描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 4 (62): 12184.
[4]王金悦,吴江颖.临床与影像护理的有效配合对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分析[J].影像技术,2020 , 32 (3) : 32-34.
[5]王纬.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放射检查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7,30(11):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