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理论在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月6期   作者:姜靖
[导读] 危机管理理论在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姜靖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设备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危机管理理论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危机发生前预防、危机发生中处理以及危机发生后反馈将危机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
危机管理; 三阶段模型; 医学装备管理;
降低危机事件的影响是危机管理的终极目标,针对性的提出危机事件的解决方案并实施使危机事件及时解除或将危机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1】。而如果能够正确处置,危机中往往会出现契机。医院设备具有特殊性,尤其是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如出现危机事件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其后果不容小觑。医院的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危机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1.前言
危机管理是一个贯穿于管理全流程的阶段性过程,一般可以根据时间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即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中、危机发生后,这三大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每个阶段中都包含着几个较小的次阶段,三阶段的分类在危机管理领域具有较高认可性。危机发生前的危机管理的目标是防患于未然,即尽可能防止危机事件出现;危机发生中的主要目标是将危机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危机发生后阶段是尽可能将危机事件的影响转化为契机,总结前两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最优方案,总结经验为下次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做准备。本文以三阶段模型作为工具,探讨危机管理理论在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问题及方法
1.1危机发生前
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对我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缺少明确的提示标志,设备的使用状态标注不明显,使用时无法确定该设备的情况;维护工作不足,对于某些设备缺乏日常的维护工作,预防故障出现的工作缺失。
针对这两项问题,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的解决方案
1.1.1.设计设备使用标志
使用不同的颜色对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标记,如使用绿色标识该设备运行正常,使用良好,可以随时投入使用中;黄色标识该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故障,应当及时提交维护或在等待维护,但是不影响设备的主要功能,可以谨慎使用;红色标识表示该设备故障较为严重,主要功能无法使用,应当禁止该设备的使用。
1.1.2.制定使用记录
要求使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的科室应当在每次使用后记录使用情况,并在每日进行汇总登记。临床的使用是设备的主要用途,而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的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使用科室对设备的状况具有直接责任。使用设备使用记录本可以记录使用情况,并记录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可根据使用记录进行定期维护,如在使用中出现问题或使用时间过长可以使用设备使用标识进行标注,标识应当根据使用情况及记录情况每日更新。
1.1.3.规范设备的维护流程
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能够减少设备故障情况出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使用效率【2】。在维护中,除了使用科室的情况记录外应当进行定期维护,根据设备的要求不同,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确保每设备每季度保持最少一次的维护。


维护的方法及标准应当按照要求规范进行,在每次维护后应当对维护情况、维护人员进行备案,方便日后参照。维护人员应当分工进行,确保工作专业化、体系化。
1.2危机发生中
在危机发生时,如果本科室的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出现问题无法使用,最简单快捷的手段就是就近协调其他科室的可使用闲置设备,临时借用,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设备使用需求。针对原有设备借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2.1.加强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设备协调借用制度,从借用设备要求、借用科室要求、操作使用要求、后期处理要求等多方面规范设备的协调借用。确立调配的原则是就近调配,在就近科室无法满足需求时可向工程处提出要求,如本院内设备无法满足要求应当尽快向其他医院调配。明确使用责任,减轻借出科室负担。
1.2.2.加强医疗设备登记管理
对于各科室拥有的各种医疗设备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在出现需求时可以尽快找到最近的替代设备,对于储存在工程处的医疗设备应当确保储存环境适宜,并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确保出库房即可投入使用。
1.2.3.加强模拟训练
定期组织训练,根据制定好的协调借用制度进行演练,找出在实际借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或问题进行改进。同时在演练中加强各科室人员的认识,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进行借用调配。
1.3危机发生后
危机发生后应当将借用的设备在检查合格后尽快还给借出科室,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并应当及时反馈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出现类似情况做准备。另外应当分析故障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要对同类设备进行对比,并分析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操作,在日常使用中尽量避免,减少故障出现的可能。
3.效果
使用设备使用标识能够使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及时了解情况,提高效率。另外进行使用情况记录强化了使用者的责任感,能够自觉更加规范的操作。在检查中,检查人员随机检查100多台医疗设备, 均有较完备的使用标识,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维护工作更加完善,保证了设备的使用质量。另外分工进行维修减轻了维修人员负担,同时提高了维修人员素质。
紧急调配使用制度的完善明确了调配方法,并明确了使用责任,提高了调配效率。在演练中,替代呼吸机在6分钟内完成调配,而除颤仪在5分钟内完成调配,显著提高了效率。
4.讨论
危机管理理论在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因此危机前管理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设备维护,加强使用管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危机的出现难以完全预测,危机中的处置是直接影响危机事件处理的环节,完善设备调配使用制度,提高应对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危机事件的处理,将危机影响能够降到最低。危机发生后的反馈是提高处理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经验的积累能够更好的应对危机事件发生,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岩.危机管理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20 (4) :106-107.
【2】.鄢泽松.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控制与管理[J].医学信息, 2011, 24 (7) :3126-3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