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6月6期   作者:冯肖华 付伟
[导读] 分析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冯肖华 付伟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  要】目的:分析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86例非高危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62.7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3%、18.6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新发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症状包括发热、胸骨后痛、烧灼等[1]。该病发病一般较为突然,起病急,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者致残率,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护人员逐渐将传统灌注治疗改善,推广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还可降低心血管不良发生率[2]。本次研究,即为分析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非高危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观察,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传染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7.25±2.17)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8.67±2.6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生产厂家为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139,每日3次,每次0.3-0.6g。
   观察组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将人体四肢裹上气囊袋,患者心室舒张时,气囊由远端向近端充气挤压身体,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调制反搏舒张波与收缩波的比值,反搏压力一般为0.45-0.5kg/cm2,每日1次,每次1h左右,1月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低,甚至消失,可进行正常肢体活动,活动基本无受限;有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50%左右,活动后有心绞痛,休息后均可消失,活动部分受限;无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并无好转,发作次数甚至增加,活动受限,休息时也会出现心绞痛。总有效=显效+有效。
   (2)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冠心病梗死、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62.7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调查显示,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方式包括多种,若不能选择合理的方式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会增加患者的生命危险,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延长疗程,还会给家庭经济造成较大负担[3]。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成为治疗的重要举措。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时通过体外式循环辅助的装置,对人体直接接触,通过电子监控等科技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发送正确信号[4]。心室舒张情况下通过气囊挤压肢体,将动脉血挤至心脏方向,最后增加主动脉弓的血容量及压力,由于此过程主动脉瓣关闭,血流不会流入心室内,可迅速将血液流入冠脉系统及头颅相关血管,从而增加心脑血液灌压,最终达到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有重要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闯, 杜廷海, 王艳艳. 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 025(002):20-21.
[2]杨平, 李垚, 陈万林,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009(008):966-968,971.
[3]张莉, 鲁宏伟. 联合不同剂量用药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9, 40(05):127-128.
[4]刘贞, 赵佳佳, 樊俊雅,等.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9, 035(003):437-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