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周新春
[导读]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的关键时期,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的关键时期,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比例大大提升,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有效体现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相关设计人员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将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对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需求,使市政道路工程的设备和功能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生活需求,营造人性化、现代化生存环境。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市政工程种类繁多,其中就包括市政道路的建设,市政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出行。伴随着当前各地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不断完善,市政道路的功能设计也逐渐健全了起来。然而,一些地区的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中虽然具有了较为全面的功能设计,但是在无障碍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体现不明显,无法为残障人士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为此,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为各地区障碍人群提供充分的出行关怀。
1无障碍设施设计理念及要点
        1.1无障碍设计的核心理念
        所谓无障碍设计,是指为残疾人群的交通出行、文化交流与自主操作等提供便利条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融合到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客观考量残疾人的出行问题,调整道路建设范围、改变外观构造形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进而为残疾人群提供优质服务。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设计要点分析
        不同的人群在出行的时候,对于市政道路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前,要对出行的人群进行了解和调研,更多的是了解一些特殊人群的需求,这些需求要在设计时予以考虑,也是设计的要点。(1)道路设计安全性。道路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设计原则。道路在设计过程中要增加一些安全的防护措施,使得人们在出行中更加安全,这些设计可以保证人们在道路上有足够的安全感,引领人们可以安全地到达目的地。(2)道路设计更加人性化。在无障碍设计中,更多的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得这些设计更加人性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样城市道路才可以更加合理,更好地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反映出了人们对道路性能更高的要求,对道路设计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对现阶段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比如道路交通标志和信息标志还没有完善等,这些问题在无障碍道路设施设计中要得到解决,体现无障碍设施的服务性和设计理念。
2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内容
        2.1在视觉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首先,盲道北向砖的设置位置比较固定,通常是以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之间为准,也有的道路设计中会将其直接设置在行进盲道上,其构成方式主要是以外侧轮廓砖与内侧圆形砖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内侧圆形砖具有触感标记且指向朝北,故称之为盲道北向砖。在进行内侧圆形砖的铺设过程中,铺设人员应当认真观察触感标记的指向,发现偏差时要及时调整,确保盲道北向砖指向正北方向。方向校准完成之后,施工人员才可以对其进行C20型号混凝土固定,并根据实际的路面情况灵活调整,确保盲道北向砖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导向作用;其次,盲道中的方位定位砖是一种带有搓板式棱条普通方砖,并且其中一条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指引功能。

在铺设方位定位砖时,要保持棱条与盲道走向相互垂直,并将棱条数量赋予一定的指引信息,例如一条、两条、三条棱条,分别表示即将抵达路口、人行道以及公交站牌;最后,针对盲道中导盲路牌的设计,要求导盲路牌需以1.3m的高度合理的设置于盲道外0.6~1.0m范围之内,并且盲道上应当对设置点位置有所提示,确保视觉障碍人士能够准确找到导盲路牌。同时导盲路牌还应当做到同时具备盲、明文说明,内容清晰明了、不啰嗦。
        2.2语言障碍的道路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中可以将道路中的一些警示牌或者是道路标志用比较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并且要尽量简单易懂,这样可以令一些有语言障碍的人群更好地看到信息,并可以理解这些标志中的含义。在大小和高度的设置中也要合理,不能出现反光等问题,字体也要清晰易懂,以便于老人和小孩可以看清楚,理解上面的文字。无障碍设计中针对的弱势群体不但有残疾人,也有老人、小孩、孕妇等。小孩在看文字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对于复杂的文字会读不懂;老人在看文字的时候会出现眼花等问题。因此,在设计标志的时候,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一些老人和小孩的认知能力,还要设计得更加清晰,使得特殊人群可以清晰地接收到信息,做到简明、易理解。在无障碍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有语言障碍的人群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得这些人可以看到标志、标识,安全到达目的地。
        2.3肢体障碍方案
        肢体障碍人群独立出行,多数需乘坐轮椅,为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两侧、部分设置台阶处需同步设有坡道,具体设计策略如下:(1)行进坡道:此坡道可理解为带有一定坡度的人行道,根据使用场合选择相应的坡道材料,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位置宜选用橡胶材料,提供更佳的防滑性能;其余位置使用混凝土材料即可;(2)缘石坡道:此坡道主要设置在人行道两侧,满足乘坐轮椅的肢体障碍人群上下人行道的通行需求,实现人行道路与其他道路、公交/地铁站点、停车场的无障碍接驳,如下图2所示即为人行道路与机动车道接驳方式。道路无障碍设计时,缘石坡道宽度≥1.5m,同时,根据调查,我国人行道与地面高差在12cm~20cm范围内,缘石坡道坡度需≥1∶30,具体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3)路边停车带:市政道路设计时,应留有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电动代步车停车位以及低位收费桩,便于相关残障人士出行。
        2.4坡道设计
        在设计市政道路时,往往需要周全考量诸多种因素。在制定无障碍设计方案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有效进行。针对市政道路,设计坡道时往往涉及行进、缘石这两种坡道。而最初设计坡道的目的,主要是实现障碍人士的便捷出行与安全行走,尤其是让坐轮椅的出行者自由、顺利地通行。所以,在设计市政道路时,要想尽可能地减小居民顺畅行走的困难度,应积极通过坡道设计,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坡度,有效避免大坡度影响四周的居民。而相较于行进式坡道,使用缘石坡道往往具有更大的摩擦力。此外,还应基于既有工程设计,尽可能地控制道路足够稳定、平整、安全。同时,根据国家规定,设计的弯道必须在200m以上,以确保行人行驶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缓冲空间,以免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生活中,不仅有身体健康的人,也有一些身体残疾的人,还有一些需要关心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在出行的时候是非常不方便的。无障碍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的关怀,关注特殊人群的出行,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便捷。对于有视觉障碍和肢体障碍的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在无障碍道路设计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到,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际光.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259-260.
[2]姚敏.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及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5):205-206.
[3]王健.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4):74-75.
作者简介:周新春,1992年2月,男,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道路桥梁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