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做好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造价预结算审核与进度控制,最后重点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额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施工成本
前言
建筑工程预结算是对建设活动中收入、成本、利润等进行的计划与管理行为,施工成本管理是通过计划、监督、诊断等方式控制建设施工活动成本总额的管理行为。两者本质上具有相同的管理目标,即保障项目合同在计划预期内顺利履约,同时,两者也具有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关系。因此,建议相关单位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协调机制、强化预结算的审查力度、制定预结算成本控制协调机制等方式,实现优化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协调管控的目标。
1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简介
1.1分组计算审核
将一个建筑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再分别计算每个分组当中的数据,这种预结算方法就是分组计算审核法。与其他审核方法相比起来,分组计算审核有较高的审核速度,工作量较少,加之可以实现精细化审核,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由于其分组方式的不同,所查询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经过多方比对可以进一步提高审核效果。
1.2对比审核分析
如果施工工程处于同一个地区,在其施工标准、结构相近的情况下,工程造价也不会形成较大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开展工程预结算分析对比,找到此工程相类似的项目,并探索其需要的工料消耗、工程造价间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针对各个子目录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关指标,找到不符合于预期的子项目进行分析。
1.3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同样以全面审核法为基础,但在审核范围上存在显著的区别。相比之下,重点审核法重视对于其中比较重要的预结算部分进行专门审核,其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审核效率,所审核的结果也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于体量较大、费用数额巨大的建筑工程[1]。
1.4全面审核
与其他审核方法相比,全面审核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审核面宽广,经过细致审核后可以有效提高审核质量,因而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整体上来看,全面审核法是基于工程造价与施工图纸、项目承包合同等文件来审核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费用情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实现对工程的全面分析,所以工作量较大、效率低下。
2造价预结算审核与进度控制
2.1审核工作流程分析
在审核工作流程当中,需要结合审核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准备。项目部门的总负责人员对于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所组织的项目组应有一定的了解,所选派开展审核工作的业务人员应当熟知本项目的施工工艺;在人员组织完毕、技术资料整理完成后,对比现有的资料与送审目录,做到报送一致。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文件缺失,则要及时与负责人进行联络,及时补充,从而避免审核延期。
2.2审核实施阶段
在确定审核方法后,为了保证造价控制工作可以落到实处,在审核工作当中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首先对于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部分以及分项工程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此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可以顺利开展各部分定额分析,并对各个定额项目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关注,从根本上杜绝企业或子项目可能存在的重复造价申请问题[2]。
第二,严格审核项目的工程总量。建筑工程的工程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总体造价情况,在单位工程量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工程量越大,工程造价越高,所以在工程量的审核工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可能存在的错算、漏算以及重复计算的问题。当前部分工程项目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会重复计算尺寸、面积,需要在审核过程中严加审查。
第三,严格审核建筑工程项目工程签证。签证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很多施工单位并不了解建筑工程的经济定额情况,所以应当及时审核此部分的内容,把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第四,严格审核材料价格。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成本中,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同时材料价格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很多工程项目的材料购买都是交由施工方来进行的,所以材料购买差价的承担者也是施工方。
这就需要预结算审核过程中对于材料价格进行全面审核,避免价格虚报,节约成本。
2.3复核与实施
项目负责人组建审核小组对于初步审查结果进行二级复核,并在校核过程中由复审小组在列表上对校核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交由原审人员进行修订,在修订完毕后重新进行复核。三级复核由技术人员来进行,并结合复核结果出提出意见书,提交财务负责部门。经过财政评审中心的反馈意见以及原审人员的修改进行定稿。
3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3.1器械设备使用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设备的成本主要取决于设备租赁、购买的数量与单个设备的价格。设备在长期使用中难免出现损坏与折旧,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器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积极进行维修养护,将设备维持在最佳运动状态。在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应当适时制定设备与机械的租用计划,减少设备闲置而产生成本浪费,最大限度上保证设备使用率。结合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类型建立设备维护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设备折旧所产生的成本。
3.2制定合理化的成本控制目标
若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就会有较长的施工周期与较为复杂的施工流程,在诸多环节都极易产生成本管理偏差。所以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一个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子目标,保证各子目标均可达到预期控制目标。如果工程出现设计变更,则应当及时对该子项目进行调整,避免增加额外支出,将实际费用使用情况与目标成本间的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3控制人工费用
在人工费用的确定上,需要将当前劳动定额与工程的总工程量结合起来,最终确定定额用工量,按照相应的比例,将主要施工环节与零星用工按照相应的比例向各个班组承包,从而实现包干控制。在此基础上,提高各施工班组工作组织的合理性,让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保证。适当精简施工人员,避免额外的人工费用支出。如果某单位工程技术含量较低、重复性较强,则可以应用包干控制的方式来节约人工费用。
3.4材料成本的管控
材料成本在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预算当中占比较高,通常可以达到2/3左右,如果可以实现对施工材料部分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工程总成本管理来说十分有利。
(1)专人负责制。结合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规模以及施工场地面积来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进行合理控制,严格记录材料取用时间、名称、规范,并实现对材料进出场时间的控制,完善材料库存检验制度,保证材料管理时效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
(2)采购规划制。材料价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行情动态变化,制定合理的采购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材料积压的同时,让工程施工的开展得以正常进行,节约支出。
(3)控制材料价格。督促采购人员关注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随时掌握实时价格信息,在保证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对价格进行比较,以选择定价合理、生产质量较高的材料供应商。对各供货商的产品性能、价格进行全面对比,来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
(4)控制材料使用量。工程施工项目应当结合施工预算为参考,对材料消耗量进行严格核算,同时改进技术,积极应用可以节约材料用量的新工艺与技术,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在材料的领用上,执行限取限用的规定,并回收余料,避免材料浪费。
3.5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需要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积极动员所有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当中。项目经理方面,要在相关部门制定、提出成本控制措施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协助;项目部门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施工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中来,争取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加以纠正;对于施工人员需要开展教育与培训,树立起成本控制意识,实现成本的全方位管理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工程中,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工作是检验工程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婷.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7,(12):217-218.
[2]高含贻.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四川水泥,20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