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赏植物是在园林绿化中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通过不同的色彩与姿态以及气味给人带来最直观的印象和感受,能够让观赏者体会到生命的不断变化。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时常需要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的观赏性。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科学配置植物,让园林景观更富有艺术气息,通过各种植物搭配获取良好的造型效果,充分展现出景作业的自身价值。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植物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观赏植物;应用
引言
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不但要有优美的建筑作为主体骨架,更要有合理的植物与之搭配,充分展现出园林景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在园林植物搭配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学理念要求,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制订园林设计方案,并将经济性、文化性的内容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丰富园林植物功能,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给人们生活与发展带来良好的变化。
1、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植物的造景作用
1.1观赏植物作背景
观赏植物可以在园林景观中作为背景要素,能够有效的衬托出其他的景观元素。有的观赏性植物其枝条因自然的生长而呈现出曲线,针对这样的植物则可以充分的利用其独特之处来衬托一些外形过于硬朗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常绿树用作雕塑背景的时候更多一些,因为在特定的空间当中色彩的强烈对比能够加深观赏者的印象。
1.2植物景观可创造意境
利用植物景观更好的创造出具有一定意境的园林景观。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更加倾向于借外界的美景或者植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园林景观的构建上常用植物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例如:可以选择花卉植物或者树木作为构建风景的主题。花草树木能够很好的将大自然独特的美展示给大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主题。此外,也可以选择以季节性色彩较强的观赏植物,如枫叶林,打造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境;在墙角处、隐蔽处常常植以腊梅,以重现那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芭蕉则能在雨天让人联想起那一句“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
2、园林植物在设计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目前观赏植物在景观园林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不足:一,认识程度不足。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会受到设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未充分认识到园林植物优选的重要性,不重视各种植物的灵活搭配应用,导致设计成果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差距较大,无法充分展示优选的园林植物。二,重设计轻维护。园林植物的应用与资源配置的联系紧密程度较高,为防止设计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园林植物选用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设计上,而忽略制定后期的维护方案,不能完全展示设计所期望的功能,同时社会效果、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的负面影响。
3、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植物的应用
3.1彩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适宜性原则。彩叶植物因其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栽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等问题。有的彩色叶植物喜欢光照,因此,要将其种在阳光充裕的地方;有的彩色叶植物适宜避光生长,因此,要将其布置在背阴的地方,只有根据彩色叶植物的特性和喜好才能够提高彩色叶植物的栽种的成活率。如栀子花这种类型的彩色叶植物,较喜欢湿润且有阳光的地方,因此,在种植时,要将其栽在土壤肥沃、湿润但不能有积水的地方,最好土质呈现酸性,这样再加上充足的光照,就可以使栀子花茂盛地生长。而栀子花在园林设计中,主要是被用作绿篱、地被以及色彩造型。此外,栀子花除了在园林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和居民的庭院中也是美化景观的不错选择,可以与绿色植物进行设计搭配,使其视觉效果更佳。
(2)植物观赏性与功能性结合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要以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为依据,从美学设计理论出发,遵循生物生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彩色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彩叶植物中较矮的藤木设计为园林景观的地被,将具有较强攀爬能力、旺盛生命力的彩叶植物设计为园林景观的绿化墙体,将具有观赏价值高、价格高昂的产业植物设计为园林景观中的独特植物。不仅可以促进产业植物功能性的良性发展,还可以使园林景观设计更自然化、合理化。
3.2利用观花树种造景
一般花期长且美的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盛宠不衰的宠儿,因为他们往往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如春季开花的:紫荆、迎春花、樱花等。夏季开花的有:紫薇花、栀枝花、槐树花等;秋季开花的包括:木芙蓉、桂花、蔷薇等;冬季开放的花有:梅花、茶花、腊梅花等。根据不同的花期及特点设计出不同园林景观,与色叶树种、常绿树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丰富园林景观,做到四季有花。
3.3运用自然比较及衬托手法,优化不同种类植物相互间的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以不同种类植物的自身形态为基点,依据植物叶片、外观及鲜花颜色展开全面比较。比如,在进行树丛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每一类树木能否有机融合,能否有序更替,从而有效防止出现混乱配置的情况。其比较方式应运用水平、垂直等方式,从而更好的呈现植物的色彩、明暗成效、外观等。运用存托和自然比较手法,对不同种类间的植物配置进行优化,具体包含以下两点。(1)推进动态趋势及协调感官成效的协同呈现。每一类植物的外观都不尽相同,其中有些植物呈现动态发展趋势,有些植物则是相对规整。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协调好园区中植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让观赏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每个植物在其相应生长时期、生长季节的不同转变。(2)注重园林景观起伏、节奏成效的调节。在园林狭长地带或道路两侧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空间元素的因素,从轮廓转换和纵向空间展开,让其高低更具备协调性,在高低起伏的配置下,能让园林感官更加具备节奏感,从而让园林给予观赏者的感官更加灵活。
3.4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视觉上的设计,同时还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发展。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通过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让两种以上的植物能够相互作用和生长,并且一种植物的分泌物有时候可以促进另一种植物的生长,例如皂角树和白蜡树。由于每个区域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实现不同植物的配置,充分展现出城市园林景观地域性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文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优化城市的环境。而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而言,植物配置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园林及植物配置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的全面分析,运用自然比较及衬托手法,推进不同种类植物相互间的配置;依托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推进合理种类、多样化植物的配置,从而让植物配置能够更好地在园林中进行,让园林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娇.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植物造景[J].花卉,2019(24):64-65.
[2]刘利果.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分析[J].花卉,2019(24):95-96.
[3]李琼.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南方农机,2019,50(18):206-207.
[4]杨长娟.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蚕业,2019,53(09):29+42.
[5]刘悦.彩叶观赏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配置应用[J].花卉,2018(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