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的荒山造林方法以及创新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孔维俊
[导读] 当前我国林业工程中的荒山造林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摘要:当前我国林业工程中的荒山造林方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相关林业单位加大荒山造林方法以及创新方法的研究,最大限度节约各项造林方法的成本,提升使用效果,为我国林业工程未来荒山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对林业工程中的荒山造林方法以及创新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荒山造林;问题;策略
引言
        积极开展育林工程能够有效加强自然生态建设,提升社会经济。加强荒山造林方法的改革,创新荒山造林的工作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因而在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加强品种选择,种植季节选择之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种植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合适的苗木种植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积极学习并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荒山造林工作的质量,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
1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1适宜性原则
        通俗来讲,适宜性原则就是所选树种在适应荒山恶劣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并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收益,以满足当地发展所需。因此,在开展荒山造林工作前,林业人员应事先了解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然后根据树种的习性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高苗木的存活率,获得良好的造林成效。
        1.2增强荒山蓄水能力
        荒山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与植被的选择、保护原有植被免遭破坏等原则有关外,还与荒山所具有的蓄水能力有关。所以,在栽种苗木时,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季节,即雨水充沛的春季或夏季,这时雨水能够进入地表,并储存于土壤中,以此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还可以通过植被覆盖、水袋渗漏等手段来达到储存水资源的目的。
2林业工程中的荒山造林方法
        2.1种植的品种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为了加强荒山造林工作,以达到实际的建设需求,则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以此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部分地区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都选用本地树种作为种植品种。但由于荒山顶部的环境相对较恶劣,土质状况主要以沙化土质为主,再加上黄山顶部土壤的含水量相对较少,要求树种的根系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水能力相对较强。因而在种植品种的选择中,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树木品种的抓地能力,保障相应的树种能够达到防沙固土的目标,从而维持土壤肥力。在荒山造林树种选择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其整个过程分为山顶,山腰,荒地等不同的地区。因而在树的种植品种选择过程中,则需要加强具体种植环境的考量工作,充分考虑到树的抗逆性。
        2.2树种种植时间
        通常来讲,荒山所处地区气候比较干燥,而且植被稀少,这也就决定了大多数荒山所处地区缺乏水源。但要想促进植被生长,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充足的水源。基于此,为将荒山本身以及所在区域气候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因此相关科研工作者可根据荒山当前所处地区降水比较频繁的季节进行荒山造林工程,另外,还需要根据植被的生长特性来选择种植时间,例如,对于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可以选择提前种植。
        2.3土壤环境及气候
        在荒山造林工程中加强整地能够为植物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而结合相应的气候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时间能够全面提高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的效果。因而在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则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的环境,加强土壤环境的建设工作。通过水平沟,鱼鳞坑等多种多样的整地方式为幼苗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则需要结合土地贫瘠的状况以及山体坡度的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整地方式。相对于坡度较大且土地较为贫瘠的地区,可以选择水平沟整地这一方式,加强土埂的搭建工作。针对荒山造林中坡度较小的区域可以通过穴状的整地方式加强穴状沟直径和深度的控制工作。
3荒山造林的创新
        3.1容器苗造林
        在荒山造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方式是容器苗造林。随着造林工程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育苗方式已经无法达到荒山造林的实际应用需求。用容器育苗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操作相对简单,而成本低廉,北方三季都可以采用该方法来实现荒山造林。容器苗造林的最大优势在于在造林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状况,通过就地取材,就地育苗,就地造林的方式来完成荒山造林工作。这一造林方式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过容器苗来造林能够加强对环境的控制工作,结合荒山造林的实际需求确定容器苗生长周期,通过百日苗,半年苗和大苗等多种不同的培育方式,提高苗木的质量。在容器苗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则需要配好营养土,为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因而在前期工作中则需要选择好容器规格,适当的调整苗株之间的行距,从而保障容器苗的根团完整,全面提高荒地造林的成活率。
        3.2苗木的管理、抚育工作
        在进行荒山造林绿化工作时,若想获得良好的绿化效果,为荒山增添无限的生机,不仅要做好苗木质量管理及整地工作,还要重视移栽后苗木的管理及抚育控制浇水,以此形成根团以防止营养钵发生脱落。最后采用容器内育苗技术可以实现追肥、浇水同步进行,等到树苗出现针叶后可以施加0.1%的尿素溶液,每天喷洒1次即可。
        3.3栽植重点
        为切实保证造林中树苗存活率,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树苗栽植全过程操作是否科学准确给予一定的重视。就荒山土壤本身具有贫瘠、干燥特征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将树苗植入的开始阶段,应采取相应措施对树苗进行有效保护,例如利用湿布将树苗覆盖住,使其能够通过湿布获取自身成长需要的水分;再例如树苗在成长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树苗根部生长状态进行有效监控,若存在树根缠绕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捋顺树根,确保树根生长过程中维持顺直状态。
4苗木栽培之前的处理技术
        在进行苗木栽培之前,需要将生根粉、造林粉搅拌在一起,然后将苗木浸泡,目的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提升苗木的抗旱能力,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裸根植物的种植。对于非裸根植物来说,需要尽可能降低苗木的蒸腾作用,植物种植之前,需对其进行截枝干处理;同时进行根系的修剪,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苗木窝根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将带有病虫害的枝叶去除,提高苗木的适应性。要想提升苗木根系的湿润性,还需将苗木的根部蘸取一些稀泥,也可使用一些保水剂,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荒山造林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则需要综合考虑到环境,土壤,气候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全面提高荒山造林的效果,提高树木品种的成活率。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则需要相应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创新和改革,有效认识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利用荒山造林这一理念,加强森林培育工作,从而实现林农增收这一目标。在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全面加强植树造林,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之上,加强创新和改革,实现林业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帆,李海萍,王凤莲.浅谈荒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3):76+79.
[2]旦木正.探究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13):84+87.
[3]王子栋.荒山造林用苗保障性机制及生产体系建设探讨[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9(02):24-25+27.
[4]李煜.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J].江西农业,2019(08):89.
[5]刘兆香.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9,39(07):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