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困境及建构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王琼琼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人才培养、学校发展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问题,探讨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队伍、场域及策略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域及实践策略构建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三维建构路径,以增强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服力、吸引力和认同感。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困境;建构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时代重任,而高校又是多种社会思潮交锋的场所,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背景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意义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尤为重要。从角色定位上,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中国梦的建设者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从学校发展上,唯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职院校才能稳定长远发展;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角度,唯有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确保校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并强调青年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大学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报国之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高校承担着培养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的德技双修的人才的重要职责,只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勇于对错误思潮予以批判和抵制,才能真正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理想信念高远的时代新人。
         (二)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仅是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更是学校获得有序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各大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育人重任。而经济全球化及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错误社会思潮入侵等对高校产生了冲击。因此,必须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力。
         (三)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社会思潮的活跃地和思想文化的传播地,自然成为了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的主战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新技术接收较为广泛,同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这些都大大便利了敌对势力的文化输出与渗透。
         而这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价值理念,弱化了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力。因此,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才能维持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队伍困境
         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者是其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主要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而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如下队伍困境:一是思政工作者队伍不足。高校应以思政专任教师、思政辅导员、党务工作者作为“有机知识分子”。但实际上高职院校还未能完全达到配备要求;二是课程思政化程度不深。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而高职院校缺乏二者的有效互动平台,导致育人成效不明显。三是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强。高校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辐射效应,而现实中个别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不高,言论、行为不当产生恶劣影响。


(二)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场域困境
         葛兰西认为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连续失败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忽视了市民社会“不断变形,因而不可战胜的胶状物。”[[]]这启示我们需要构建强有力的高职院校“市民社会”这一关键场域。
         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主要为课堂、校园活动及新媒体阵地。无疑,高职院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启迪了思想。但当前仍存在如下场域困境:一是传统的思政课堂吸引力不强。课程方式、语言方式的不及时创新,造成新时代的授课对象接受度不高;二是新兴的新媒体阵地引导力不够。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新媒体阵地的舆论引导力和管控力,容易被敌对分子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三)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策略困境
         葛兰西赋予了运动战和阵地战这一军事作战策略以政治学内涵。他认为,运动战用暴力革命来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重塑新的领导阶级政权;阵地战则通过传播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来争取民众的赞同。他更为推崇阵地战,认为“国家不过是外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
         对于高职院校,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方式,在一攻一守中筑牢意识形态高地。而当前其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和侧面烘托引导的融合度并不深、对大数据等运用不够,导致无法实时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和所关注的热点,从而加以动态调节和引导。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建构
         (一)实践主体上: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主体,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想出色,首次必须夯实其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在配足配齐的基础上着力进行队伍优化,打造一支以思政专任教师、思政辅导员、宣传党建工作者、学生党员为主体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高素质意识形态工作团队。其次,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仅仅只是传道受业,更应该答疑解惑,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最后,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政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皆对学生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应分层次对其进行业务能力和政治理论培训与实践,使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二)实践场域上:占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场域“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场域,他更为推崇在传播、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赢得广大民众的赞同与支持。在各种社会思潮交锋激荡的今天,高职院校需在以下几个地方重点发力:一是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专业课堂,都要牢牢立足学生,紧扣“90后”、“00后”的年龄和思维特征,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力。不仅要把正舆论风向标,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形成宣传、监督、应对的三级舆论引导机制,更要拓宽意识形态教育渠道,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得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行动上高度一致。
         (三)实践策略上:攻守结合筑牢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高地
         不同于葛兰西时代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目的,当今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抵御错误思潮的入侵,巩固和强化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因此,运动战和阵地战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成为了主要的斗争策略。一是继续坚持并创新“理论灌输法”。不可否认,理论灌输法在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应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开拓,赋予“理论灌输法”在弘扬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新的价值与意义。二是加大侧面烘托与引导。精心设计并布置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高雅校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引导学生笃信高远志向、笃行鸿鹄之志。同时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动态分析与调节,适时予以价值引导与纠偏,最终形成其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高职院校应统筹资源、人员等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职业技能和理想信念的双提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高度引领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0科研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路径探析”(编号:2020B34)的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