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汪子健
[导读] 为了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研究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为了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研究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阐释轻精神内涵,教育教学的方式没破旧立新,教育内容重局部,轻整体,教育无社会的支持,并提出了以下策略:教育做到知识与内涵并重;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改变社会认识,赢得社会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教学

         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其文化认同,增强其归属感。本文以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推动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1.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和借鉴,本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的阐释
         对于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许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其加以重视,导致在具体教学的实践中,不少学校都存在着应试教育这一现象,老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他们知道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但缺乏对其内涵的理解,这是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学校的重视不够;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讲授,有些带课老师没有负好责,能省就省,能跳就跳,甚至出现一节课上完一个章节的现象;三是学生的不重视。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不太感兴趣,经常性的缺席,即使来上课,也是去干别的事情。当要考试时,才会花一段时间去学习,但也只是背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
(2)教育教学的技术多一成不变,少破旧立新
         对于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许多学校虽然开展了一定的课程,但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其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无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感情。具体原因如下:首先,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相比于其他许多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许多高校推行的时间不长,最近几年才得到一定的重视,故许多高校对于其投资和重视不足,造成其底蕴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其次,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许多高校的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就在课堂上照着课本念等,并没有使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采用视频和文字结合的PPT教学等方法,导致教学感染力不够。最后,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相对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虽然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整体性的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的指标,但对那些小分支在它们的内部还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规范,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导致其教育内容的碎片化。
(3)对教育内容重局部,轻整体
         对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它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看到它对于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导致其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各自为政,无法实现良好的衔接,故高校没有形成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很多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不少高校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不重要的,所以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的研究做的很少,也很少开办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试点课程,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发展缓慢。其次,许多高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没有系统的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

高校的很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没有统一的进行规划,课内和课外也没有很好的进行衔接,从而无法实现彼此的互补和协调,反而各自为战,致使出现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便化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不升反降。
(4)教育有学校的支持,无社会的支持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和他们没有关系,并没有采取相关的行动去支持教育,导致很多高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学校和老师,场所还是在学校,途径还是依赖课本,社会、企业等对其支持力度还不是很高,政府虽然很重视,但许多地方鞭长莫及,而且参与的主体是大学生,社会上的其他人的参与度比较低,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同时,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导致其知名度不是很高,知名度不高,就很难推广,其普及度也就不会很高,这样就无法得到社会上的人的响应,社会合力难以形成。

2.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策略
(1)做到知识与内涵并重
         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知识与内涵并重,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其内涵的讲解,培养大学生的情感,一是从学习历史入手,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知荣辱,讲廉耻,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二是加强关于情感培养的教育机制的建设,加大投入资金,增强师资力量和完善基础设施。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
         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首先要增强师资力量,通过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吸引人才,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给与其良好的发展机会。其次要教师创新授课方式,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此外,要促进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技术更多、更广、更好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3)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
         从全局出发发展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改变高校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针对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并进行试点课程的实施,以达到促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其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使教学环节一环接一环,一环紧扣一环,对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和统一的规划,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便化的现象,提升教学效果。
(4)改变社会认识,赢得社会支持
         由于社会对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支持,所以我们要改变其想法,赢得支持。首先,倡导社会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去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其参与的主体,提升支持力度,拓展学习场所,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对其有深刻全面地了解,知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其知名度,并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其普及度,得到社会人士的响应,形成社会合力。

3.结语
目前,在国家的重视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态势迅猛,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相信在社会、高校和教师的合力协作下,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其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康鸿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03):59-61.
[2]刘志霞,杨桂芳.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04):110-112.
[3]陈竞博,李卓林.加强高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255-256.
[4]王文涛,王昭.系统论视域下农业高校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88-90.
[5]刘慧.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民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3):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