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的综合化(curriculum integration)背景下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巨大趋势,但是如何开发这项课程,成了摆在诸多教师面前的难题。受传统思维困扰,当前的综合实际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缺失,达不到预设教学效果。而将综合实践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课程的失效。正基于此,应着手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做出两者相互融合的努力。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一种新课程潮流——即课程的综合化(curriculum integration)开始被世界的教育界所接受,我国早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那么综合实践课是什么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特点及其独特的课程设置方式,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如何设计、开展这类综合性活动课程还有相当的难度。与传统单一课程相比,综合实践课抛开了理论的灌输,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就与自己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艺进行研究、运用,进而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在此期间所获得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均是巨大的。但是以上所述只是理论上的效果,综合实践课程在运行中还是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最主要就是综合性、实践性的缺失。由于综合实践课程各地差异不同,对教材的采纳和使用也不一,标准的缺失使得在实施中美好的教育愿景没有落到实处,仍然以原任课教师进行综合性授课,但是原任课教师的教育方法还是以传统学科形式展开。此外,综合性课程被限制在教室中,与教育大纲中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相违背。
二、基于社团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现阶段并没有固定的课堂模式可以遵循,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就存在"实践性"和"综合性"缺乏的现象,如何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笔者认为,学生社团是深入推进综合实践课程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社团的组织宗旨与综合实践课的课程要求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具体体现在本义、原则和方向。学生社团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在社团中学生可以自我管理、自我塑造,而综合实践课亦是如此,学生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的特点,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有机融合,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社团活动常态化、综合化,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利用社团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实现两者有效互补,但关键在于实施。
1.学校层面加强统筹管理,做课程实施的保障者
紧紧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切实结合本校办学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并研究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社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开展模式和实施平台。在社团发展的管理制度上,要制定强大的制度保证,使得各社团能够在规范的模式下运作,制定章程,有效开展社团活动,这是利用社团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前提。其次就是应当制定社团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团融入综合实践课堂,鼓励社团在章程指导下有序的开展一系列学生自主的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目标,对于优质社团给予精神奖励和经费支持,形成一个社团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互动局面。
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学校应当编写属于自己的一套校本课程,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本地、本校的资源,符合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更加契合实际的课程制定能够让课程开展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也能借此丰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内涵,促成学校教育走向个性化。
2.教师层面优化培训,改善师资结构
综合实践课程需要专业教师。一方面老师决定着课程的甄选、开发、利用,是授课的第一责任人;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兼任社团的指导老师,是课下社团工作有序开展的最佳指导人,是促进社团和课堂融通的中间人。好的课堂,关键在于教师的质量,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综合实践课的授课能力。学校目前需要的不是仍然照本宣科的老师,更多的是敢想敢做带领学生创新探究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需要投入相关支持,支持教师进行进修、外校考察、统一培训,丰富教师在此方面的授课能力。让教师能够基于精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需求分析,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资源,确定课程,最终常态化实施。另一方面,是社团指导老师的领导力。社团的指导老师,应该是负责的而不是挂名的,要具备领导力、指导力,能够让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下达成统一行动。在指导教师对社团进行活动指导与课程设计开发的时候,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自主性和教育实践理念有了更广阔空间,社团活动的过程评价及后期评价,不仅能够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不断促进学校评价机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塑造。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3.学生层面突出主体,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
由于学生才是实践课的主要操作者和受益者,所以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应该把学生在综合实际课的地位放在第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或体验为基础,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特别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探究性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社团化的氛围下,学生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更亲密,环境可以更轻松,学生们之间通过模块化运动,主题明确,各自分工,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授课老师请教,最终在社团、学生、教师的三方加持下顺利完成课堂探究。整个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所有活动均以社团本身为载体,指导教师辅以知识层面必要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引作用的活动类课程的设计理念。同时,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设置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整个活动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真正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了不同教师的引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所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社团活动的实践中,进入社区、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出了“在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性,,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益。
三、结语
学生社团与综合实践课程天然的具有联系性,也能够完美的成为载体和有效展现形式,至少在理论上两者的有机结合完全行得通。随着新课程改革及"多位一体"教学模块的实施,学生社团活动将逐步成为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小学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展示青春才华智慧的重要平台。剩下则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为此谋划献技,积极探索,使得学生社团与综合实践课程两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能够真正完美契合,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虹.基于学生社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2]王笑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