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 张晓红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三者既要相互配合,又要相互影响、制约。就目前社会综合情况比较看,论三者重要性当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现实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并行与发展不契合,影响阻碍着教育培养人的作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我谈一些在工作中的认识。
         关键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制约;有效配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第一粒扣子”。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育,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对于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至关重要。
一、理性看待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学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老师。父母树立好榜样,有责任促使孩子朝着社会所需要的良性方向发展。古今中外的好多典型事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比如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教子美谈,论语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摆在家长面前令人头疼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孩子整日懒散乏力、凡事依赖他人、学习习惯养成效果差、厌学情绪浓等。这些不良现象的成因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这支主旋律中却存在着两种不和谐的音符:一是过分溺爱型。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如何关爱,只知道一味娇惯,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二是简单粗暴型。有些家长只抱子女成才之心切,却无教子成才之方。遇事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严重者给孩子造成终身心理缺陷。
二、正确看待学校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知识的掌握有限,只能给孩子传授一些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不可能在概念、程序性等方面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它在孩子的学生时代起着重要作用,为孩子长大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可控的因素,教育既是实践,又是特殊环境,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求学时期获得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划性。有计划地教育工作和教育,才能收获好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这也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相吻合。(2)组织性。学校本身就是教育局组织下的一种组织机构,因此学校教育也是在组织中并通过下级组织起来实施学校教育的。(3)协作性。学校教育总体上不是离散冲突的,而是比较协调一致的。(4)全面性。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全面的教育目的、比较全面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方法、还有一只结构比较完整和合理的教师队伍决定的。
(二)学校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一个人脱离了家庭环境,接受学校教育,就像步入了小社会。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生活。在班级里同学之间的相处,一方面促进青少年学生迅速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学会共同生活,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参与目标一致的学校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从而了解自己、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到由他人和谐共处。
三、辩证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必备的基础知识的能力是学校培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家庭教育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去承担责任;而学校教育则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成才。

二者的具体区别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环境不同。家庭是一个大学堂,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与职能;学校是教育工作者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场所。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感染与熏陶,逐渐学会与领悟处世之道。学校教育则是根据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人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之成为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并且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者本质意义不同。学校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因学校教学任务的安排而自然确立;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确认是因家庭教育关系认定,需要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
         三是教育者自身的条件不同。 社会赋予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虽然是孩子的养育者和教育者,但并不是专职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
         四是根据不同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是根据党的指导方向与方针进行制定的;而家庭教育目标是父母共同制定的,根据父母的兴趣爱好。                       
四、家庭教育应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一)加强德育,注重做人
         欲成才,先成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德为先,德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一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注定会影响他的一生。作为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着手,指导孩子逐步识别、形成属于自己的优秀品德。
(二)塑造偶像,亲师信道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作为孩子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在内心深处塑造一个值得自己尊敬的教师形象,确立教师重要地位、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面对家长和学生,每位教师最需要的尊重就是得到学生家长双方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要以身作则尊敬老师,给孩子做好表率。“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拉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老师通过孩子也会增加对家长的满意度,培增效应自然产生。
(三)主动配合,参与辅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工作的有力助手与必要补充,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不应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推卸管教孩子学习责任,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孩子成绩好坏、学习习惯的好坏不闻不问;自己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不管工作任务多么繁重,工作时间多么紧张,都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配合学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教学活动。
(四)端正观念,虚心请教
         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成为孩子效仿的模板,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和老师教学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面对培养孩子这同一任务,家长应主动向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思想看齐,避免在培养孩子道路选择上出现方向性错误。
         专职教育事业,教师一般有着比家长丰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珍贵的管理经验。家长应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借鉴管理孩子的经验,营造舒适的育人氛围,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实践证明,家长与学校配合越好,老师的教育效果就会越好。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真正合拍和落实,为的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和谐的成长和成才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教育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解秀芬.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关系[J].速读,2016.6.30.
[2]朱晓凤.家校联合,共促学生身心发展[J].新校园(上周刊),2014.1.10(6).?[3]方华.家校共育赢未来——对家校合作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4(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