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的朗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阻碍了有效课堂的开展以及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就要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提高
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更加重视识字、写字,对朗读的关注度非常有限,现阶段的朗读教学存在着缺乏充足的时间、学生难以共鸣、教师指导欠缺等问题。而且,很多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设计朗读教学活动,朗读活动过于片面、肤浅,朗读方式单一枯燥,无法实现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效率和效果低下。所以说,朗读教学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讨:
1、强化朗读的重视程度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朗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对朗读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会阻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理念出发,明确教学重点,贯彻并落实朗读教学。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个性化朗读活动。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朗读教学的能力,传达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技能,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比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产生自豪和赞美的情感。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朗读了本文的生字词,并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查询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一来,学生朗读的阻碍就被扫除了。紧接着,笔者为学生组织了自由朗读课文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困难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同时,思考问题: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呢?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了分段的齐声朗读,并让学生说一说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自然能够获得丰富的体验。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自然能够收获丰富的体验。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较低、缺乏自觉性等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是第一步。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朗读提不起兴趣,参与程度较低,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试着朗读,发现朗读的兴趣,感受朗读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朗读教学的模式和手段,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朗读、主动朗读。并且,教师要灵活应用自由朗读、分组朗读、伴奏朗读等多种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
比如:在《乌鸦喝水》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本篇课文。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课文中的情节。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内容,分段朗读课文。这样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参与到了朗读活动中。紧接着,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组内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这篇课文讲述了怎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朗读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和问题情境的创建,学生朗读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在朗读中得到了深化。
3、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有效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读音不准、读错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关注学生朗读的情况,当学生出现差错时,及时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比如:在《揠苗助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读错字。这时,笔者就将文章中的生字全部进行了标注,让学生明确这些字词的正确读音。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些生字的印象就会加深,出错的几率自然会大大降低。同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学过字词读音的掌握也并不牢固。所以,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教学的质量,笔者常常会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字音,不懂的及时查询。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
总而言之,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出发,强化自身以及学生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纠正学生错误的朗读习惯,使学生从听读型语感向说写型语感过渡,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解决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朗读教学现状,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唐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94.
[2]杨晓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