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农村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制约着幼儿交往水平和社会化进程。目前农村的学前教育因长期未能受到应有重视,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村幼儿交往能力发展水平,提出解决策略,有利于提高农村幼儿交往质量,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幼儿 交往能力
一.农村家庭教育对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是农村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直接影响幼儿交往知识和交往技能的习得,婴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不断交往中,才能逐步发展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早期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庭教育质量制约着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已不言而喻,然而农村家庭教育实施状况堪忧,农村幼儿的交往质量较为低下,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研究当今农村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状况及家庭教育对这一状况产生的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素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农村幼儿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交往主动性较差,交往范围狭窄
农村幼儿交往中常出现的一大问题就是“怕生”。他们很少与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当处于一个陌生环境中或有陌生人在场时表现出一定的焦虑、胆怯、不安、躲避情绪。在幼儿相对熟悉的环境下,幼儿表现出较多主动交往的倾向,对抚养者交往依赖性强,对熟识的玩伴也会表现出较强的交往愿望。总体呈现交往对象具有较强指向性、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的特点。
2.2缺乏交往策略和交往能力
2.2.1交往策略缺乏
农村幼儿在与人交往时一般处于较为盲目和缺乏指导的状态,不会运用正确的交往策略,不懂如何与别人打招呼,在交往时出现纠纷不知如何处理。
2.2.2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发展不足
“语言与肢体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更好,更能获得同伴的好感。”语言和非语言能力是交往能力的一个维度,生长在农村的幼儿普遍语言发展水平较低,肢体语言不发达。这些问题无疑给幼儿带来不利影响。
2.2.3攻击性行为表现突出
由于语言发展水平较低,交际用语匮乏,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情绪表达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当不被交往对象理解或不能理解别人表达的情绪情感时容易焦虑、发脾气,加之缺少正确的交往策略的指导,幼儿在与别人交往时很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2.3.幼儿交往经常遭受家长的过分干预
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怕孩子吃亏,经常会中断幼儿和其他同龄儿童的交往。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并非按照成人的观念中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物物交换,也不会计较交往过程中的得失,过分干预只会挫伤幼儿交往积极性,阻碍其成长。
3.农村幼儿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
3.1教育观念落后
3.1.1农村幼儿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对幼儿重“保”轻“教”。
很多农村家长没充分认清到自己对子女教育应负的责任。他们认为自己负责喂养,学校才是教育幼儿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意识淡薄,使得幼儿在与别人交往出现障碍时缺乏应有的指导,教育契机一再错失,使得幼儿缺少纠正错误交往方式的学习机会。
3.1.2错误的儿童观
忽视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教了也白教。等长大了就什么都会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幼儿的交往同样缺乏指导。缺少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其学习能力的认同和培养。
3.2缺少系统科学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大部分家长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就是教幼儿读书认字。教育范围狭窄,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指导,缺乏系统系和整合性。部分农村家长意识到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如何去开展教育活动,苦于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不能给予幼儿较好的社会交往方面的教育。
3.3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在教育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普遍缺乏科学性。教育方法简单也比较随意。有的放任自流,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有的过分溺爱,对幼儿过度保护,导致幼儿骄傲、任性、过于以自我中心阻碍其与他人的交往。
3.4缺乏民主的家庭氛围
有关幼儿交往能力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显示,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同伴交往问题行为有较高相关,被拒绝幼儿的父母更经常使用严厉的、权威性的处罚对待幼儿;而受欢迎的幼儿的父母较多使用引导、情绪控制和积极的方式与幼儿交流。
3.5教育主体缺失
在传统农村家庭教育的教育模式中,孩子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这种由夫妻两性合作组成的家庭教育模式才是完整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使得原有的传统模式遭到严重冲击。
3.6缺乏有效亲子沟通
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家长付出更多耐心去倾听和理解。繁重的劳务负担及缺乏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导致部分家长无视幼儿的需求,打击幼儿交往兴趣,阻碍幼儿正常交往的进行。
4.改善农村家庭幼儿交往教育水平的思路探索
4.1家长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要主动更新观念。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交往知识和技巧,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巧。最后,注重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和信心,让幼儿体会交往的快乐。
4.2创设良好的家庭民主氛围
积极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减少幼儿焦虑情绪的产生及家长不良示范的习得。当出现家庭纷争时应尽量做到文明共通,讲究交往技巧,使用礼貌用语。
4.3家长要主动学习掌握教育能力
家长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教给孩子必要的社交技巧。坚持适当干预、注重独立、为幼儿多创造交往机会的原则,以身示范教会幼儿分享和合作。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和信心,让幼儿体会交往的快乐。
4.4注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应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注重物质环境的影响,创造有利的物质生活环境,让幼儿萌生交往愿望。另一方面重视潜在的精神环境的影响,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高交往能力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4.5家庭教育主体应注意教育协同
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协调家庭教育主体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是非价值标准及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家庭成员间应保持教育态度的一贯性,切忌家庭成员间态度不一,如幼儿祖父母比较容易溺爱幼儿,如果幼儿犯了错误,遭到父母的责备,此时幼儿的祖父母应该积极配合,不能阻碍或干扰幼儿父母亲对幼儿进行教育。
4.6积极为幼儿开辟交往机会,扩大交往范围
积极为幼儿开辟交往机会。如:在农闲时经常带着幼儿串门,探访亲友,过年时经常带幼儿参加年会活动,或在逢会时带幼儿逛街、赶庙会;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土地和森林资源为幼儿开辟娱乐场所,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开辟幼儿沙土画创意场地、幼儿攀爬场所、水沙游乐场等。
总之,农村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要不断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同时加强政府、社会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支持和指导,合作共育,全面提升幼儿交往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扬.幼儿社会交往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J].职业时空,2011,7(3):168-171
[2]古丽君.浅谈家庭教育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09,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