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情境则可成为数学问题的载体。教改的深入推进,已然使问题情境教学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质量,并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一、小学数学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出现的问题
(一)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具有深度,不能吸引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诸多事务还存在很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也不够集中,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能够专心听讲、没法紧跟老师节奏走等问题,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优势便体现出来,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同学们紧跟老师的节奏,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然而目前很多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准备问题时都没有充分考量问题的内容是否具有深度,总是在讲课时突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总的来说问题没有什么深意,情境创设的效果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小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融入到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没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老师没有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分层
每一名同学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一名同学的数学基础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数学基础较好,在学习数学时更加得心应手,而也存在一些同学没有那么好的数学基础,在学习数学时就产生了一定的困难,由此就产生了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部分数学老师为了保证课堂进度,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全班同学的接受能力,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太过简单,自己得不到锻炼,而那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没有办法理解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长期下去自然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太大的兴趣,这部分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老师的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策
(一)创设“延伸化”的问题情境,开阔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重点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还是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而想要有效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创设一个“延伸化”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时将教学的内容向外延伸,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还要让他们也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旋转和平移现象”时,笔者拿来了事先准备好的风车,一边旋转一边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的旋转现象,这个时候笔者跟学生说,“你们理解什么是旋转了吗?请你们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的旋转现象?”,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告诉了笔者,“我家里的电风扇在通电的时候就会旋转,我家里墙上钟表的指针也一直在旋转”,同学们经过思考想出了很多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笔者通过进一步的引导,让同学们自己理解什么是平移现象,一开始学生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平移,但笔者拿起黑板擦擦了几下黑板,几个聪明的学生立刻就说升国旗就是平移现象,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对今日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深的印象,也通过笔者进行的延伸,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数学知识联系到了一起,有效开发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因材施教法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老师依据教学的目标设置有内涵的问题让同学们回答,进而增进同学们的求知欲,并经过老师逐渐的引导同学们展开思考,进而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老师通过巧妙的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还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实现老师的教学目标。老师只有充分了解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和目标,让所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相关联,才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把握好问题的尺度,作为新入职的教师开始上课时设置的问题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都会导致学生自身无法提高。
教师在设置问题上应把握好“度”,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设置稍难的问题;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则设置的问题可稍微容易一些。面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多角度的方法和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