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概念知识教学设计的优化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李华
[导读]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最基本的单位,它既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先接触的东西

         摘要: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最基本的单位,它既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先接触的东西,也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本文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对其概念教学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概念教学
         牢牢掌握概念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概念知识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均有重要意义。
         一、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知识教学
         1、数与代数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的概念知识主要是认识100以内的整数,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的基本认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如对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了解、区分以及计算等,最终将基数与序数来作为今后学习的出发点。从不同年级阶段的的数与代数知识来看,低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序数和基数等角度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以此形成对数的认知,比如认识万以内的整数的等等,这些知识内容都需要教师通过结合生活情境来让学生对数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拓展,从而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的概念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步入到中高年级后,开始接触分数、小数等概念,通过平均分配物体来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并了解分数的意义。再从五年级的数的概念中看,循环小数是一个学生比较难理解 的概念,需要教师通过除法实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进而掌握该概念知识的特征,理解意义。
         代数部分是从简易方程的学习开始的,简易方程的学习是为学生奠定代数学习基础的知识,同时也是开启学生代数思维的转折。在方程内容教学中 ,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方程思维方式,即用符号、字母来表示数,通过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确定的数,表示运算规律、性质、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来让学生学习并熟悉这种解题方法。最后给出方程内涵,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来表示一种等量关系。
         2、图形与几何
         几何图形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出现的比较多,内容很丰富,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也对几何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几何概念知识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提高教学进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去比较长度,来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开始了具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历程;接着,在接触锐角、直角、钝角、线段、直线、射线等角和线相关概念知识后,为之后的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到中年级阶段,主要开始认识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教师通过各种直观地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周长、面积概念。高年级阶段开始接触立体图形的有关概念内容,如通过“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来引出体积概念,进而认识体积单位,得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等等。
         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顶点、棱和面这三个要素来进一步掌握二者的体积和表面积概念,并开始接触容积概念。


         三、概念教学设计优化
         除“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之外,小学数学概念知识体系中还包括“概率与统计”,只要对这三者知识内容进行适当挖掘就可以发现,所有概念知识的呈现都是呈螺旋上升式的,这同样也符合认知发展理论的内涵,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一个连续地发展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而前一阶段也是后一阶段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应进行逾越,过多地跨越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整个数学概念知识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教学策略来进行教学。
         1、感知
         教师可以将相似的事物进行抽象,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中两者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完成归纳和概念的掌握。例如,在“锐角三角形的认识”中,首先呈现一组关于“锐角三角形”概念的正例来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小于90度,然后再通过正例与反例混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识别和判断,从而强化对新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中几何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经验入手,通过原有的直觉来辨识这些图形中的组成要素,从而过渡到空间观念的形成中,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2、回顾
         数学知识体现着系统性与联系性,这一特点尤其在概念知识中最为明显。许多新的概念知识都是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上进行的发展和延伸,而学生也只有在掌握基础概念知识后,才能够有效地建构新的概念,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拿两个直尺进行重叠,让学生观察重叠部分是一个什么图形,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的概念,来对新知进行认识;接着,在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联系后,让学生试着用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概括这个新图形的特征,即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3、比较
         通过实际问题来深化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方法,如果同时采用正例和反例的话,则更能够凸显概念知识的属性,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平方数”教学中,教师出示一些数,让学生试着将他们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如5×5=25、6×6=36、2×2=4、3×3=9,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数都可以分为两个相同因数进行相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能够分成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数就叫做平方数。然后可以让学生从6、1、24、16、49、10中找出哪一个是平方数。
         综上,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呈阶段性,这是由其年龄和认知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到数学概念本身的特点,强调其概括性和抽象性,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手段来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参考文献:
         [1]蔡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30):60.
         [2]巨海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