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已经成为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且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成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始终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之中,使其自主整理数学学习材料,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使其积累有效的学习技巧。本文将从开发生活资源,改善学习态度;丰富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转变学习行为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为了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而服务的,教师为此选择了“灌输式”教学法,全面讲解数学知识,让小学生全面摘抄课堂笔记,并且要花费许多精力去背诵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小学生会随着数学知识数量越来越多而产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难以真正理解、应用抽象的数学概念,学习效能感会变得越来越薄弱,无法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不能实现有效学习。针对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小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断丰富教学活动,创新教学形式,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实现自主学习,深入探究数学知识。
一、开发生活资源,改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范畴,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优良的数学学习态度会使其在数学课上展开能动探究,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全面开发生活资源,关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促使小学生认真学习,及时回顾知识记忆,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唤起小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促使小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
就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人民币实物,让小学生回想起自己的购物经历,使其自主迁移知识经验,由此探究人民币问题。为此,笔者还呈现了超市、商场、文具店、小卖部等场景图,切实唤起了小学生的生活回忆,希望小学生能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思考。如此,小学生便会对本课知识产生熟悉感,由此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分析元角分知识。接着,笔者就引导小学生认真识读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希望小学生可以珍惜人民币,同时还会借助一系列购物模拟活动引导小学生分析元角分的换算规律,使其能够正确比较各个金额,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丰富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要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全面熟悉数学知识,所以讲解活动十分重要。
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周期较短,无法长期在知识讲解活动中几张自己的注意力,经常会走神、开小差,甚至昏昏欲睡。那么,针对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成长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切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以便促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全神贯注地分析数学知识。
就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过河”游戏,即小学生需两两一组,一人蒙上眼睛,另外一人负责使用一些方位词去描述“过河”路线,帮助对方顺利“过河”;一旦脱离了路线,则需从头开始。这个游戏活动对小学生的方位感、数学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及时唤起小学生的认知记忆,也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小学生真正投身于游戏探究活动中。通过游戏,笔者就导入了本课新知,告诉学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是最为标准、规范的表述方式,激发出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小学生便会自主探究本课新知,及时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很好地发展了自己的方位感与空间感,让小学生真正实现了学习进步。
三、设计探究活动,转变学习行为
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活动已经证明无法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会加重小学生的记忆负担,所以新课改提出了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意义。探究活动让小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重要形式,需要小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整理相关资源,且要全面参与问题分析、解决活动,也允许小学生自主展开数学质疑与数学创新,鼓励小学生自主迁移所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组织探究活动,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就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通过综合分析将具有不同智能优势、人际关系良好的四名学生分到同一组内,设计了一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计算题目,让各个小组自主分析整十、整百、整千等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希望小学生能够切实取得学习进步。通过小组合作,小学生可以积极借鉴同组成员的有效学习行为,全面整理数学概念,从而切实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促使小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是构建新型互动模式,优化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实现在自主学习,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敏.小学数学资优生学习行为特征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胡航.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