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发展,使其能够随时根据个人需求展开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导学案来优化导学效果,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使其及时积累有效学习经验。本文将从利用导学案监督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把握教学起点;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优化互动形式;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实现查漏补缺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积极利用导学案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用策略
导学案是一项以导学为基本目的的教学工具,是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师生互动关系所研发出来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明确课堂探究任务,使其顺利参与问题解决活动,也可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利用导学案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切实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进步。
一、利用导学案监督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把握教学起点
课前预习本身应该是一轮学习活动的开端,初中生应该通过预习全面整合已有知识与数学新知,及时更新个人认知结构,为后续的课堂探究做好充足准备。同时,有效的预习活动还可切实解放学生、教师,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导学案完善预习指导,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丰富师生沟通,科学把控教学起点。
就如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前以导学案监督本班学生实现了自主预习,使其积极丰富了自主学习经验。首先,笔者以导学案标注了预习任务,即了解什么是多边形、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其内角、对角线等重要理论,掌握各个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这就可以让初中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分类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及时生成数学概念。其次,笔者以导学案明确了预习重点,即区分、准确把握各个数学概念,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特殊规律。如此,初中生便会在相应的预习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切实整合个人认知结构。接着,笔者就以导学案设计了一些基础类别的习题,鼓励学生自主解题,使其积极整合数学知识,检测预习效果。必要的话,学生可以反复阅读数学教材,切实巩固知识记忆。
二、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优化互动形式
新课改的深入改革逐渐促使探究教学变得越来越普遍,需要学生围绕学习需求整理有效资料,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活动中全面内化数学知识,使其自主归纳解题方法,由此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切实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丰富教学互动形式,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就如在“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导学案布置了如下探究任务: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认真审题,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条件。如此,初中生就能明确课堂探究任务,也能集中精力挨个突破课堂探究任务,由此取得学习进步。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组织4人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希望徐生可以在组内分享数学阅读、解题思路,相互帮助、积极合作,积极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再现未知量与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再以消元法得到最终答案,让学生积累了成功探究经验。
三、利用导学案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实现查漏补缺
课后复习应该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行重点指导,属于二次学习,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使学生展开数学分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促使初中生自主进行课后复习,使其认真分析个人认知结构与现有知识盲区,切实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学生的解题行为。由此,初中生便可归纳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使其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分析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使其初步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各个性质。但是,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低下,难以全面内化本课知识,所以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利用导学案复习本课知识,使其重新回顾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特点、函数性质等知识,针对个人知识疑问重点阅读导学案的相关内容,由此提高了课后复习活动的效率水平,便于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学案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着初中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学习效益,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及其应用要点,重构师生互动模式,不断优化数学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燕,李广元.在导学案引领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尝试——“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85.
[2]徐龙.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