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活动在小学领域的大量开展,素质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理念得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领域进行落实,要想进一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完善,专业的教师队伍,正确的教学方向,系统的教学方针以及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之间要通力合作,通过专业化、系统化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实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保障实际的教学效果。本文即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着重探究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笔者借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主题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小学数学
在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各地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多种多样,其中,通过开展区域联动教研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发动区内教师的力量,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区域式联动教研的方式可以快速的整合教师资源,短期内形成强有力的教研队伍,对于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区域联动主题教研方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上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所谓区域联动主题教研方式就是组织某个区域内的一线优秀教师进行系统的讨论和研究,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教师的理念和经验或许是有限的,但集结了多位优质教师的区域联动主题教研团队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学计划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完善,在确保准备工作足够充分的前提下,后续的实际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推进,进而保障教学效果。
(二)通过层次分明的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区域联动主题教研活动相较于普通教研活动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有序的教学设计保障教学活动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快速跟随教师的思路,抓住学习的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教师在联动教研过程中吸收借鉴有益经验,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在联动教研过程中都会首先经过系统的讨论和分析,确立设计方案,进而展开交流,最后进行回顾与反思,在这样完整的研讨过程中,教师可以持续性的从中学习和借鉴同行教师的有益经验,积极和他人讨论总结教学方法,并在不断的完善中实现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真正提高。
二、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主题教研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落实措施
(一)完善落实教研步骤,保障教研活动的完整性
在区域性的联动主题教研活动中,制定了一系列完整且科学的教研步骤,其中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筹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思阶段,再细分更是包括九环,主要是筹备阶段的选课、学课、备课,实施阶段的说课、展课、评课,以及反思阶段的反思、重建、总结九个环节,教师在经过上述细致精密的研究讨论之后,再将教学计划落实到自身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从而保障教研活动的完整,保障教学质量。
(二)重视教学设计,打好教学基础
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于上述三个阶段之一的筹备阶段,即选课、学课和备课阶段,其中备课阶段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备课要求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将学生考虑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比如在进行“乘法”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备课设计教案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比如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不至于对乘法知识那么陌生,也会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抵触和恐惧心理。学生在复习加法和减法知识后,教师再详细解释这两种运算与乘法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共通之处,进而实现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和其背后本质的真正理解,为长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课内容要丰富、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是实施阶段的重要一环,更加关系着课堂的授课效果。比如在教授“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据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果不这样而只是像往常一样干巴巴的教学,学生难免会对这样的方程问题感到陌生和畏惧,此外,也可以利用小道具来降低授课难度,比如通过一些小卡片等来代替题目中的小动物,慢慢摸索出解题规律,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四)及时落实评课和反思总结,保障后续教学的延续性
教师要注意筹备环节和实施环节,但反思阶段也十分重要,对于教学的后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比如,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后,教师要注意对全部内容进行总结,围绕单元重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讲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多与学生交流,查缺补漏,完善整体的教学效果,保障整个单元的有效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队伍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授课内容,提升专业水平,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通过对筹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反思阶段的有力落实来进一步确保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障自身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祖红霞.深度参与式主题教研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2(4):8-10.
[2]吴坤虎.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教研[J].今日教育,201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