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教育专家都曾提到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比课堂时长、课堂节数重要的多。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不少教师困扰的问题。经笔者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括:强化知识预习复习,重点难点详细讲解,结合习题实践训练。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预习复习;重点难点;结合习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知识点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以往教师在初中课程量多、教学压力大的背景下,会选择加快讲课速度的方式来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课堂教学有效性高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改变以往紧张、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强化知识预习复习
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强化学生课前的知识预习和课后的知识复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只能通过种种手段养成学生课外预习复习的习惯。在一堂课中,预习过的学生会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理解的更快、更透彻,还会对学习这部分内容充满信心;而未曾预习过的学生在教师讲课时会理解的较为困难,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另外,课后复习过的学生会对所学知识点巩固的更牢靠,这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很重要。在学生充分预习复习的情况下,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将更顺利,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这部分知识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的任务。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在家中找几个完整的纸盒子。在上课时,我先问了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的理解,学生们纷纷回答。然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纸盒子,在课堂上对纸盒子进行展开和折叠操作。我在讲台上也拿着一个纸盒子进行展开,然后让学生观察展开时候的形状,接着对其折叠;然后拿出另一个纸盒子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展开、折叠。在我演示完毕后,学生进行操作后,我给学生系统的讲解了这部分知识点。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练习题中的作业用来复习。
二、重点难点详细讲解
初一正是打基础的一年,学生刚接触初中课程,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很正常。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不少学生在文科方面表现很好,却对于数学知识点接受能力较差。
教师要理解学生在初次接受初中课程时的不适应,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重点难点,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多次讲解,争取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所必要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而各知识点“均衡用力”,应有所侧重的进行讲解。只有重难点分明,学生听讲才会有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提高。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这部分内容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掌握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上。在教材中,先讲解了这三者的定义,然后讲解了三者的区别。在我看来,定义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背诵定义。因此,我对定义进行了拆分,一点点的带领学生进行掌握。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射线、直线后,我着重讲解三者的区别。区别主要包括有无端点、有无长度、是否可测量这几个角度,我为学生一一讲解。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这部分,因此耗费时间最长,这是有必要的。通过详细讲解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习题实践训练
数学不同于文科科目,数学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中实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习题实践训练讲解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公式的应用和数学运算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结合习题训练的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听讲热情,并且在上课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也将更加充分。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习题的训练。教师要筛选好习题内容,减少学生做质量不合格习题所造成的时间浪费。通过带领学生习题训练,将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在课堂上融入了大量的习题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由于这一运算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大运算,在我讲课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几道练习题;在讲解完毕后,结合练习题讲解“有理数的减法”。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做我给出的五道题目,在学生做题完毕后我对练习题进行了讲解。通过在课堂上结合习题实践训练,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教师要在已有条件下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效率,努力的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
[2]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