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根据原有知识经验以一定的场景为环境自主建构知识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建构主义理念,素质教育提出了“体验”的口号,倡导构建体验式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积极体验中理解知识原理,自然获取知识。鉴于此,地理课堂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体验课呢?本文以《海陆变迁》的教学为例,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 地理 体验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亲身经历、感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丰富情感认知经验,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所以,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和实践性,根据两个特性,充满体验的地理课堂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情境、观察和实践。其中,情境是体验的环境背景,如果没有合适的情境激活认知经验,学生难以充分调动情感自主参与到知识构建之中;观察是体验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了解事物并与之产生情感,进而有的放矢地理解事物,完成体验过程;实践是体验的必然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认知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经过多次加工将知识化为己有。因此,一堂有效的地理体验课,情境激趣——体验观察——学以致用是一般模式,具体来说:
一、情境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果没有兴趣,学生不可能成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展开新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而,体验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激趣,而情境是激趣的最佳方式。合理的、直观的、生动的情境可以与既有认知经验共鸣,从而诱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积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探寻。因此,地理体验课堂的第一环节是“情境激趣”,创设画面情境、案例情境、直观情境等等,让学生渴望投身体验,奠定有效教学的基础。
拿《海陆变迁》教学来说,面对抽象的板块运动知识,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加以理解。因此,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情境激趣,利用直观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如下:
板块是如何运动的?运动中板块交界地带会发生什么?我们用柚子皮做一个地球表面,具体探究一下:首先,用柚子皮刻刻画出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轮廓;其次,用手剥开柚子皮;之后,用手掰柚子皮;最后,用手挤压柚子皮。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于地球表面有了一个直观印象,对于板块运动形成探究的兴趣,奠定了进一步体验和学习的情感基础,为体验观察做足了准备。因此,情境激趣是体验课堂的第一环节,起着开门见山的教学作用。
二、体验观察
何谓体验?体验实际上就是“观察+行动”,充分调用眼、耳、口、鼻、手等身体器官,积极参与到地理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之中,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知识的本原,掌握知识的归处,从而真正内化地理技能,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地理体验课的第二环节是“体验观察”,在情境感受之后深度接触地理知识,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内化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那《海陆变迁》教学来说,情境激趣之后,学生对于板块运用有了基本印象,产生了深度探究的兴致。因此,教学的第二环节是体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在观察和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过程如下:
师:用手掰柚子皮,观察一下发生了什么?
生:地球板块之间发生了裂缝。
师:用手挤压柚子皮,观察一下发生了什么?
生:柚子皮做的地球板块有汁液流出,板块变皱,出现了断痕。
师:真正的地球板块也会像柚子地球一样吗?板块运动是谁在施加压力?
……
通过观察、体验,学生深入探究了板块运动知识,结合认知经验理解、内化了知识。因此,观察体验式体验课堂的第二环节,起着深入研究的教学作用。
三、学以致用
体验教学的真正目的是理解知识产生过程并将其折射到实践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体验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以致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对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从而“生产”出个性化的认知经验,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拿《海陆变迁》教学来说,当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之后,第三环节是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首先,构建新情境,即,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其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地震与某高原每年以3-7毫米的速度向北移动有关,高原为什么会移动?最后,运用板块运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以致用,学生深度体验了知识,掌握了知识的应用之道。因此,地理体验课的第三环节是学以致用,起着迁移应用的作用。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式,对于学生深度接触理解,理解地理意义有着巨大的帮助。因而,教师要重视体验式教学,上好地理体验课,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娄方琴.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8,15(2):173.
【2】周杭艺.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