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杨一凡
[导读]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总是很难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

         摘要: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总是很难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无论是繁冗的语法知识,陈旧的教学模式,有限的课堂互动,都在无形中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阅读教学难见成效。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凭借着条理清晰和图文并茂的优势饱受青睐。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初中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锻炼语言思维,对于他们的阅读素养成长大有助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它是以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为核心,将思维层层向外发散,从而实现内容拓展的一种模式。思维导图模式呈现的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并且结合了图像与色彩等元素,较之简单的文本更能刺激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记忆效率。将它合理地运用于初中阅读教学中,能够更快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架构,掌握有效阅读技巧。本文试以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不同教学场合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对广大英语教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运用于课前:展示预习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象化的教学工具。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英语阅读文本来设计相关思维导图,不能一概而论。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快速熟悉阅读文本,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以简洁和趣味为主要原则。教师可以预先熟悉文本内容,提炼重要信息,先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出发,制作有针对性的预习思维导图。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阅读文本多集中于SectionB的2b版块。像是八年级上册的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的阅读内容是主人公Jane的两篇旅行日记。教师可以将July 15th和16th分别设置成思维导图的两个端点,“Jane’s travel diary”为主题,然后将主人公的旅行经历,比如漫步沙滩、尝试滑翔伞和品尝当地美食等主要事件一一列出,再结合以简笔画的形式燃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旅行地点Malaysia,教师则可以将它作为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配合以足够的线索提示,如:(1)hot climate;(2)It's south of Thailand and north of Singapore;(3)Its name begin with“M”.学生在猜测旅行地点的同时,又能从思维导图的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阅读兴趣愈发浓厚,预习难度便大大降低了。
         二、运用于课中:归纳总结知识 加深理解程度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少初中生都没有“阅读课”的所谓概念。究其原因,则与教师的落后教学手法脱不开干系。大部分教师都秉承着“阅读课就是教语法”的传统认知进行教学,往往只顾逐字逐句的解析,将完整的语篇拆的七零八碎,化为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这样的过程不但毫无阅读体验,时间久了学生也难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有了思维导图作教学工具,教师就可以遵循“主要思想——段落大意——语法知识”的顺序来展开阅读教学,将各项阅读要素依次落实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以Unit3《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阅读为例,这篇文章探讨了“朋友应该求同还是存异”的问题,并且分别提供了三个人物Jeff Green、Huang Lei和Mary Smith的不同观点。教师可以将题干给出的“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总结三个人物的主要观点,并以树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进行语法知识的教授,并进行适当发散。例如词组“as long as”,教师可以先不明示它的意思,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好朋友就像书籍,你不用拥有太多___它们足够好”。学生通过don’t可初步判定这个词表示转折性质,进而推断出它的真正含义是“只要”。
         三、运用于课后:及时延伸拓展 提升创新能力
         迈入课后环节,教师就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读图、看图,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以此实现阅读教学的拓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判断文章题材,然后通过快速浏览课本寻找各段落的主题句,对它们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提取关键信息,最后快速勾勒出思维导图框架,并根据教师的讲解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 the matter?》为例,这一单元的文章《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讲述了主人公Aron Ralston的登山生涯。学生通过简单阅读,可以获知文章类型为记叙文。而四个段落则可以归结为人物介绍、登山遇险、创作生涯以及对全文主旨的升华。阅读完毕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理解状况来制作思维导图,而教师则根据阅读材料提出相应问题,帮助学生调整思路,如“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econd paragraph?”“How do you understand ‘still climbing’of the title?”等等。结束了当天学习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修订自己的思维导图,完善文章要点,理清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对于文中渗透的新知识进行联想与发散,完成最适合自己复习的思维导图。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非凡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从提升初中生的兴趣入手,进一步加强他们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从而带动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起思维导图的运用,发挥它的有效优势,为初中生的阅读素养培育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何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9(20).
         [2]卢依.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