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正式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听障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向,针对聋校与普校语文教材内容的差异性,教师应明确自身教育对象特殊性,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应以认识汉语拼音,并基本掌握拼读方法,掌握正确口型为主。同时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认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练使用汉语手指字母,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听障学生的拼音教学的策略,为关注此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听障学生;拼音教学;聋校;语文
引言:书面语言是人们进行日常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所以人们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取是个体发展的重要辅助。然而听障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双耳的不同程度永久性听力损失,想要获得与同龄健听者同样的阅读能力十分困难。尤其是听障学生听力的丧失,使他们难以实现汉语拼音的验证与巩固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听障学生识记拼音的能力。而现代日常生活中对于电子设备的使用以及读唇等都需要使用到拼音,所以聋校要对听障学生的拼音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聋校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听障学生丧失了语言这一最自然的交流途径。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曾说过:“不能听和不会听是一种不利于社会和学习适应的关键性缺陷。” 教育界曾有过要“删除聋校一年级语文中的汉语拼音有关内容或降低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争论,这也在一定角度说明了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拼音教学的重要性。聋校语文索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弥补听障学生的先天语言缺陷,获取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渠道。人类通过发声器官发出并起到表达特定意义的声音,其具有交流与交际的主要功能。而中文语言就是有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多元素组成,这些语言成分的组合才表达出声音和意义的结合。聋校在教会听障学生拼音,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过程中,赋予了学生新的交流能力。
二、听障学生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双指语提升学生口语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拼音的指语教学是聋校的特有模式,是听障学生有效掌握汉语拼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尤其在面对听力损失高达90dB以上的听障学生时,教学过程难以实现听说的言语传输过程,拼音教学过程也就异常艰难,指语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双语指是右手进行声母的拼打,而左手进行韵母的拼打过程,实现一个音节的完整拼打,是一种“声韵双拼”的汉语指式音节。
实际的拼音教学中,让听障学生掌握拼打方法只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没有完整听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模仿出拼音的发音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听障学生的看话以及阅读能力。听障学生想要达到较高的音准度通常是比较困难的,而简单的指式转换有极为繁复。舌位是影响听障学生构音的最为主要的因素,而听障学生通常在模仿中进行发音。指式的频繁变化,舌位的也要随之变化,很容易造成语音的混乱情况。而双指语的指式一次完成过程,实现舌位的准确摆放,做到快速准确的发音,这是单指语所不能具备的优势。双指语以清晰、规范的手势,保证听障学生的发音准确性与标准性,是学生在句子拼读中更加快速清晰的读懂语义,有效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1]。
(二)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最小音位对
“最小音位对”是听觉言语技能康复中的重要概念,通常采用“/”符号进行表示。其表示在形成对比的两个词语中,声母或者韵母只存在单一的特性维度的差异,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da和ba,d与b作为塞音、不送气音的典型代表,其差异在于拥有不同的发音部位。而整个的汉语体系中,韵母有着92对最小音位对,声母则是87对。“最小音位对”的训练介质是语音中的最小单位,让学听障学生在比较中有效感知其间的差异。从而有效区分两个音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实现语音的整体性把握。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性的设定教学计划,尤其是刚刚进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对其音节的教学应该以学习-巩固-强化的螺旋式形式展开,同时音节的学习应该和词语、简单句子等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所以初步应该要求学生掌握韵母的发音,并进行简单的拼读,保证口型的正确。然后让学生有效识别常用的词语和相似的音节,并能够准确的抄写音节声调。最后进行短文以及一些复杂句式的发音,进一步巩固韵母和声母的发言。
(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听障卡通识词卡片可以有效提高听障学生的视觉分辨能力,提高看图识词以及拼音水平,同时实现了“乐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识词扑克可以运用数学排列矩阵和概率计算原理,实现词语、图形和拼音的规律排列,词套的组合可以为词语+图形或者拼音+图形的形式,例如米饭-mi fan、mi fan-米饭图片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搜索带有谐音物体的拼音图像,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识读,具备一定熟练度后在去掉谐音物体,记忆拼音和字音,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生字词的拼读。
结束语:听障学生的拼音教育具有特殊性,同时也有着相应的教学难度。但有效的开展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关注语言的实践过程,在学生基础能力获取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优势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并积极开展多主体的交流活动,增强听障学生交流意愿和信心,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起听障学生交流的通道。
参考文献:
[1]兰泽波. 听障学生汉语阅读的语音加工[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李岩.聋校普校汉语拼音教材比较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16(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