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者发现。教师本人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而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更为高效成为了教育研究者颇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同课异构”便成为了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研究形式。它不仅贴近我们教者的教学实际,而且能够让参与者在思想观点的融合与碰撞中,借鉴启迪,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者自身专业成长,形成有效教研新模式。
二、研究的问题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判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何在?
三、方法思路
通过比较不同执教者对相同文本的不同解决方法,研习同课异构的差异性和有效性,在寻找两者异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具体分析语文课堂高效性的普遍性模式。
四、教学实践
第一次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
让学生通过文本及教师绘制的表格,概括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在概括出其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紧扣文本中的一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品味赏析诺贝尔研制炸药过程中,令人感动的细节描写,借此理解诺贝尔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通过比较三次实验,理解写人文章如何在选材典型的基础上凸显人物品质,做到详略得当。
(二)主要教学环节
1、复习回顾、直奔中心
2、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3、比较描写,总结方法。
4、总结全文,深化感悟
(三)教学反思
课堂主线十分明晰,主要是抓住三点,一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不断完善,而是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三是抓住写人文章的特点,对写作手法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给人一定启发。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归纳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本预设的是学生较容易接受,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归纳的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表格的主题板块即时间或原因及发明成果两方面的归纳并不是很清晰。同时插入表格帮助学生归纳也略显生硬。在具体分析诺贝尔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并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讲得过多,没有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显然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并未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三次是实验的比较,略显多余,较为简单的同时,问题指向性不是很明确,不具有太大的思考价值。
第二次教学实践
(一)教学思路
让学生通过语言品析诺贝尔的人物形象。在细致深入分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紧扣诺贝尔的理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一句品析诺贝尔在遭受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定不移的信念。并结合文本通过“从哪里看出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引导学生寻找语句,借此理解诺贝尔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主要教学环节
1、解题导入。
2、抓住中心,设疑自学。
3、紧扣中心,交流感悟
4、总结全文,深化品格
(三)教学反思
抓住一点即诺贝尔人物形象的品析,重难点设置合宜,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主线十分明晰,紧扣诺贝尔的理想组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理想和信念对诺贝尔的砥砺。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型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品析人物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知诺贝尔的形象。
五、研究结论分析
“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此中的“异”即各个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处理,对学生临时生成问题的解决,还有各种教学技能等。
“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1、教师的发展
不同的教师个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纬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惟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也成为教师自主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
2、学生的成长
判断“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优劣,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能否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以及能否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到最有价值的文本信息。
3、课堂的和谐性
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课堂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