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与审美情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本文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入手,主要分析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纵观当前的学生阅读现状,不少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的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时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不仅阅读效率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少。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扭转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要的就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具备阅读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具备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心理特征的能力,明确该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阅读能力来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讲解课文时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课文内容呈现方式,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只是用来表述个人情感或描述事物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了解语言文字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趣味性的语言来进行课文内容的简单讲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文字表述和动作,产生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首先,教师在课上出示草船借箭之前草船的图片,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么多船,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学生表示是:“去游玩!”同时,也有同学质疑:“去游玩的船上不会有草垛。”随后,教师出示草把子上插满箭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船上的草把子插满弓箭。学生在课上议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与意见。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课的学习。教师:“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想出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能得到这么多弓箭了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主要是来学习如何来获得这些弓箭,但是,这个故事的发生时间是三国时期,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与箭有关的诸葛亮。”经过这样语言的诱导,学生能够产生了解如何得到这么多弓箭的兴趣,从而进行文本的阅读,结合教师在导入环节所提到的得到这么多弓箭的原因来进行文本脉络的整理。
二、营造阅读氛围,创设良好环境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为学生的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包括在班级内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机会,班级、学校和家庭内的阅读氛围,都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阅读效率的因素。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读书的大环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来以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
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而且是要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中的角色,理解课文中作文作者所描述的事物,或阐述的情感。这种方式适用于有表现欲望或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针对学习自信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帮助和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课文中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有自信进行文章的朗读,避免学生读得不好、磕磕绊绊、结结巴巴的情况。其次,利用班级内的文化建设来对学生进行影响与熏陶,利用班级文化墙设计与阅读相关的内容,通过名人名言等方式来影响学生阅读的动力。再次,在学校范围内组织与阅读相关的比赛项目,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最后,与学生家长取得实时联系,将学生在学校内的阅读情况告知家长,并了解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亲子阅读的环境。
三、设置具体任务,有目的的阅读
学生的阅读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要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益,教师就必须管理学生的阅读行为,让学生采取正确、积极的阅读方式来进行阅读。在当前自主学习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教师需要为学生的阅读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目标的引领下进行阅读,不仅仅是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来进行阅读,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只有学生带着教师给自己设计的任务进行阅读,阅读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同时,这还能够为教师在课上进行集中讲解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得课堂上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单,主要是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顺畅的朗读,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比较简单。第一,要求学生依据教师所画出的字进行记忆,如读音、字形和词语等等。第二,要求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要求学生简单分析课文内容所遵循的结构,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在课上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描写的,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其实这些都是文章表面能够总结或分析出来的,教师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还要抓住文章中的重难点来进行剖析。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找准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在课堂上能够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得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有目的的阅读强调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相比学生盲目进行阅读有了更多的有了任务的“约束”,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得到了保障,避免了学生朗读几遍仍然没有收获的情况。
四、推荐阅读书籍,实现课内外衔接
在当前强调学生阅读量的教育背景下,针对学生阅读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中的课文教学,而是要将课内外的阅读进行衔接。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依托于课内阅读基础的,促进学生在课内阅读延伸出去的课外阅读中获得成长与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单纯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很可能体现不出课外阅读的价值,有些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选择草草了事的方式来应付教师,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篇目。首先,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应该是基于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教材,使得学生在课内习得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能够快速应用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够得到落实,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是课内学习内容的相关篇目,如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或者是不同作者同一时期的文化产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认识和了解承载着我国文化的语言文字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所描绘的事物,提高课外阅读的感染力,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依赖,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够更好地在课阅读中获得收益。
总之,阅读是学生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一个渠道,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抓起,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强调学生阅读效果的基础上,依据正面的引导来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体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坪.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名师在线,2018(34):26-27.
[2]王蕴菲. 探究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38.
[3]薛瑞琴. 刍议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