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策略支持下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建构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孙扉鸿
[导读] 所谓高效课堂既是指在有限的教育时长内,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化效益的课堂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既是指在有限的教育时长内,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化效益的课堂。从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实施以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教师提高教育品质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笔者从自身的生物教育实践经验出发,提出如何利用导入活动、辩论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生物;评价活动
         在传统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是将学生看做是没有感情的机器,认为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就是对知识进行建构。显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将学生置于了被动的地位,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也表现出消极、无趣的学习状态,以至于学生最终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质量始终不高。所以,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切实地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质量,教师应当紧抓时代发展的趋势,应用多样有效的教育模式,在改进生物教育结构中,逐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提高生物教育的质量。
         一、创建导入活动,提升学习兴致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的优劣也影响着学生进入生物课堂的兴致,如果在导入环节就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学生也会维持积极的态度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而如果学生在导入环节就认为生物知识是沉闷无趣的,那么学生也会减弱进行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降低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教师也应当在导入活动中就营造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鸟》中,为了体现学科的交叉性,同时让学生产生认知的兴趣,教师在课堂的开始,为学生展示古诗词中对鸟进行描述的话语,调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经验,使得学生在自身熟知的内容中主动地将目光放在课堂上。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鸟的图片,进一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再为学生提出“如果我们也有一双翅膀,是否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顺势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可见,教师进行导入活动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建构。
         二、创建辩论活动,提高学习质量
         由于学生自身所带有的家庭背景不同,学生学习生物类知识的经验不同,所以,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教师能够看到,对于同样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现象,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以往的生物教育中,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单向地灌输基础生物理论。

而在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后,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因此,生物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物知识之余,也应当为学生创建辩论的活动,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以便发挥学生的差异性优势,让学生在相互审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增强对生物概念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动物的运动》这节课中的“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运动的本质”等概念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辩论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运动》中基本生物概念的印象。在课堂中,教师先以学生之间的生物素养差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动物运动的本质是什么呢?”的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当中完成讨论的活动。因为,学生个人对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等内容的认识程度不同,因此,对于上述问题学生也会产生差异性的想法,当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争辩时,学生也能够完成自身观念的输出和他人观念的输入,从而在不断争辩中统一思想,提升对《动物的运动》中概念的认识效果。
         显而易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优势,让学生在融合多方观点中,逐步增强对生物基础理论的认识效果,实现优质生物课堂的建构。
         三、创建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反思
         评价活动是教师开展教育流程的最后一个活动,但是,在一般的生物课堂中实施评价活动时,学生都是处在客体位置,单向地接受教师的点评,以至于学生很难调动自身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使得评价活动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提升生物课程的教育效果,让学生可以透过评价的环节获得养分,教师可以创新评价活动的开展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结构,以便学生在生物课程的评价活动中,逐步提高反思的能力。
         例如,在《植物的生殖》的内容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到评价的环节中。首先,教师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互评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在与同伴进行相互点评的过程中,切实地认识到自己的上升空间。之后,教师从个人的专业素养出发,对学生在《植物的生殖》这节课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基于课堂的实际表现细节进行言行的改进,为之后进行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
         显而易见,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最优方式,也是教师提升学生认知生物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未来开展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切实地改善以往教育模式的弊端,积极地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基于多样活动走进生物课堂中,逐步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柴文利.借助多样课堂导入,开启高效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24):43-44.
         [2]彭维湖.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7(2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