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化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销退,其中正强化法的应用比较普遍,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用来激发学生的有益行为,但单针对其在培智学校课堂应用的研究并不多。面对中、重度弱智儿童的课堂行为,需要了解学生行为发生的频率和表现,从而选择针对性教育方法。为此,本文以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强化法的具体应用,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融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强化法;培智课堂;数学;行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可以在培智学校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数学是培智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包括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四大模块,重点围绕特殊儿童的生活展开数学教学,渗透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未来生活的发展,当前培智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以智力障碍、自闭症以及脑瘫儿童为主,他们的认知大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层面,感觉综合失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学习兴趣与动机比较低。强化法的应用为这些特殊儿童的行为改善提供了强大推动力,通过分析不同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运用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实施针对性引导和教育,规范课堂行为,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因此,研究强化法在培智课堂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强化法应用的理论基础分析
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斯金纳通过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让小白鼠自主发现按压杠杆可以获得食物,得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操作性反射中,反应决定了强化,也就是一个反应出现后,会跟随一定的形式刺激,结果行为受到刺激强化或“惩罚”的影响,如果这种刺激为强化,则该反应会再次发生,如果为“惩罚”,则该反应不会再发生。
由此可见,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个操作——强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从而发展了强化法。本文中主要研究教师采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应对特殊儿童课堂行为,包括良好行为和问题行为。本质在于当学生出现一个反应后,教师通过给予不同形式的刺激,影响结果行为。在此过程中,对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刺激,对问题行为进行“惩罚”刺激,学生获得愿意接受的刺激和不愿意接受的刺激,自觉地强化和摆正自己的课堂行为。
二、强化法在培智学校课堂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正强化的应用比例大于负强化
基于培智学校的特殊性,教育对象大都存在智力、行动或心理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影响着课堂表现行为。许多孩子胆小、依赖、缄默,还有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对应强化法的应用会比较频繁,通常也能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往往正强化应用频率比负强化高,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因此,建议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减少负强化的应用,增加正强化的应用,以期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讲解。
(二)强化法在组织教学环节使用比较频繁
组织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和导课环节、新授环节、巩固环节和新授环节等。通过教学统计发现,强化法在组织教学环节应用的比例比较大,折射出教师应用强化法的绝大目的为方便自身教学,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缺乏对学生个性的考虑,环节选取不科学。教师仍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通过创设适合的情境,提高强化法应用的针对性。
(三)社会性强化物在培智课堂中应用最多
社会性强化物指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正强化实施中,教师习惯于应用社会性强化物,刺激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与持续。如果社会性强化物无法取得预期刺激效果,会选择消费性强化物,用小红花、神秘礼物或糖果实施刺激,但如果过多地使用消费性强化物,会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并且还会增加学校费用。因此,教师要综合使用多元强化物,真正发挥强化法的行为修正作用。
三、针对强化法在培智学校数学课堂的应用建议
(一)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增加正强化使用频率
正强化是强化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运用过程中能够造就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强化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内动力。面对培智学校的孩子们,在生活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继续加强正强化的实施,通过积极、正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并平衡各环节的使用频率,使学生始终能够感受到正向行为的刺激。
以“常见的餐具——认识图形”知识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一定感性认识,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就餐中所使用的的餐具,包括盘子、小碗、刀叉等,提问学生我们在家平时用什么盛汤?父母会用什么盛炒好的菜?等,帮助学生建立各种餐具概念,当学生回答正确后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激励,强化积极思考的行为。紧接着进入新授课环节,告诉学生每一种餐具的图形,反复举例,加强记忆,并伴随着一定提问,随时检验记忆效果,给出对应的强化激励。最后,在巩固环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按照图片中餐具的形状进行裁剪,互相评一评谁剪的更像。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红花或神秘礼物奖励,强化行为的持久性。
(二)考虑教学内容的现实性,提高强化法应用的针对性
培智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会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正常表现影响课堂行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做到全面关注学生发展,包括心理特点、学习特征、认知范围等,考虑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从而提高强化法应用的针对性。以“我是一个小学生——上、下”的教学为例,为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特征,可以引导学生随机以自己的身体为参照物,首先获得身体各个部位的感性认识,像眼睛、鼻子、嘴巴、头部等。然后反复强调头的下面是什么?眼睛上面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是什么?鼻子下面是什么等,从而将自己的身体构建与空间方位联系起来,以特有的学习方式形成数学概念。之后互相指着自己的身体发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进行冷处理。
(三)综合多种强化物的应用,提高学生行为意识
强化法在应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强化物的激励,具体包括消费性强化物、操作性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不同强化物的选择主要以学生情况为依据。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只选取消费性强化物和社会性强化物无法体现全面性,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做出适度的调整,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的理解力、喜好、认知基础的变化,选择学生真正需要的强化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强化物的作用,达到激励的目的。通过综合多种强化物的应用,提高学生行为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强化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培智学校课堂中的应用属于一项艺术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应用的尺度,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认知基础和学习特点,营造合适的强化情境,使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生活的基础技能。通过一次次的强化不断激励学生行为,最终达到预期的行为结果,为进入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博文. 如何构建培智数学生活化的高效课堂[J]. 教育现代化,2019,6(29):243-244.
[2]何文辉. 新课标理念下的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8):70-72.
[3]李倩. 强化法在培智学校课堂应用状况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128-130.
[4]柳笛,龚伊娜,陈银花.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 现代特殊教育,2017(1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