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开始,疫情肆虐,各地学校不得不推迟开学,“停课不停学”,我们的在线教育,也即网络教学,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数学教育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价值丰富数学学科内容。网络课程教学中呈现的不受时空限制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更易让喜欢新生事物的孩子们接受,利用网课,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在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一、丰富的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注》、《数书九章》等,从中挖掘生活素材,适当提供学习情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供观察、比较和分析,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战国时代的《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充满了极限思想; 杨辉三角奇特的性质等等。结合教材,介绍和研究其中数学家的成就和历史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热爱,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充分利用好数学课本中的“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发现”,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擦出火花,彰显它的魅力,在研究过程中加以设计、探索。
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4月份建立公众号,上传多个教学视频,深受家长与学生喜爱关注人数超300人。
(一)利用传统文化引入
数学的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和探索。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时,通过让孩子们介绍我们的家乡三门峡,引出老子《道德经》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这句话,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与我们如此接近,数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又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时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故事里蕴含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道理,同时也为平均分埋下了伏笔。
(二)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并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要让学生善于运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开放,互相作用,彼此联系。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时,复习《田忌赛马》这则小成语故事,引出数学思考中所有所需要的有序性及全面性,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这些具有教学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变成数学问题,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利用传统文化做巩固练习
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运用。比如一年级上册《一到十数》的认识部分,可以组织学生朗诵《一去二三里》这首具有音乐感,朗朗的上口的诗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联系,而且丰富了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育。
总之,要以网课传授为主阵地,借助现代化手段,把挖掘的传统文化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贴近小学生生活,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电子产品上反复观看学习。加深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参与度,发掘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并带动小学生们周围的人,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