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常改莲
[导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打破僵化的思维而主动探求新知识,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新思路,具有开创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开放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一些不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将所学东西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对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正成为普遍共识。数学学科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更是一门讲求艺术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不能一味地遵循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创新是时代和国家进步的核心动力。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下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存同求异,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自身内涵。对于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该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列入当下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和表现自我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想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固化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是灌输式教学,将数学知识一味的填充到学生大脑中,机械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枯燥地讲,学生一味地记笔记,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数学过程中也缺乏探究和创新意识,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度挖掘知识内涵,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所以当学生面对新题型时无法做到灵活调用过往知识创新解题方法,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这种趋于形式以及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大多数会给学生传授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解题方法,忽视对数学本质的探讨,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独立解题过程中,多会受到影响,遇到题目时,会按照以前的解题办法,很少进行举一反三。学生的思维长期受到限制,不能得到训练,学习的成果就不够理想。小学生的思维应当是活跃的,固定思维模式的讲课方法使得学生的思想逐渐僵化,只能拘泥于教材上的知识,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时期,如果过早形成了思维定势,将严重干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其创新思维。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教材内容的关键点,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以此不断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既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其数学水平与素养。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及时优化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知识,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动手操作,开掘学生创新潜能
         动手操作是学生观察知识形成规律、掌握知识实际内容、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说、算、读、写等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图形、数字等立体教具的摆放、拼接、剪辑、绘画等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固有知识体系的检验和完善,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上融入实践操作的环节,不仅能够为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课于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知识内化,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
         (三)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
         教师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从而完成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灌输型的手段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等相关内容时,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元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融入学习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因为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四)重视课堂问答环节,加强交流沟通
         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以输出知识为主,偏重知识的传递,缺乏对小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引导和发展。在上课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机会,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加小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小学生及时发出问题疑问,教师积极鼓励并进行相关解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由思考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可能性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积极和学生互动,像夜晚有太阳、今天会下雨、正方形有四个面等日常问题,让学生对可能性事件的划分有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含有不同可能性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小学生创新解题角度、方法或思路。
         (五)学会提炼总结,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按照不常规的思考方式和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找到不同的解决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设想,采取多种算法解答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研究,在多角度评价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提炼核心信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培养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卿.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左肇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75-76.
[3]何富尧.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82+84.
[4]李建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27):43-44.
[5]张永林.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