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赵桂勤
[导读] 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学科的理论部分

         摘要: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学科的理论部分,一般情况下,数学概念具有概括性高、便于记忆等特点,然而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单纯的数学概念记忆是无意义的,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本质,才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意义所在。本文从概念教学的角度出发,仔细研究了概念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从而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提出有效的策略。这些策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色以及有效性,能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动力。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概念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所选取的教学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概念教学策略是否能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并运用必须保证以下三点:首先,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这是前提条件;其次,这些策略能够唤起学生的记忆,把生活与数学结合;再次,应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概念的关键属性,为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
         在上课开始,教学注重设置情境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假若没有教学技巧和教学工具的辅助,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会很高。在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学知识的重难点提前设置,留下悬念,在概念之初对相关知识留下印象。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这些三角形的脚架是三角形而不是四边形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特点和作用。在生活中找例子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积极的联想,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1.通过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教“互为倒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出示一组口算,4×1/4,5/6×6/5…,算了之后观察这些算式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指出:上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从计算引入概念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发挥出来,是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
         2.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课堂上的大多数理论都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大部分只停留在实物的印象中。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征,在介绍概念时积极地引入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以《圆的概念》一课为例,教师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的轮子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四角形或者多边形呢?”学生:“那就不能滚动了。”教师:“那椭圆形的呢?”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椭圆形车轮滚动形态。学生:“椭圆形的车子会在前进时忽高忽低。”教师:“为何将车轮做成圆形就可避免忽高忽低呢?”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以得知圆的属性,即圆周上点到圆心距离是相等的。由此一来,学生在和教师的对话中都参与到教学中并理解和掌握概念。


         3.从复习旧概念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事物之间的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他们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学生对旧有的知识已经熟知,在学习新的概念之前,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学生的热情就被活跃起来了,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概念。因为大多数人对新的知识都抱着恐惧和怀疑的心态。在课堂上回忆旧知识容易引起共鸣。除了回忆旧的知识,还有一些是旧的经验理论,这些知识记忆对学生来说是根深蒂固的。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学生形成概念后,对分数的理解有三个飞跃,首先通过大量的感性和直观的认知,结合具体事物来说明分数是什么,分数是平均分而获得,了解谁是分子谁是分母。第二个飞跃是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把具体事物抽象为“1”,进而概括自己眼中的分数含义。第三个飞跃是对“1”的理解和扩大。单位是一个对象,一个图形,不仅可以显示为一个度量单位,还可以显示为一个群体等,这三个层次不是一朝一夕的,通过不断复习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发展中深入了解分数的概念。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解方法
         1.透过多元表征法,理解概念本质
数学多元表征是指同一数学学习对象的语言表达、视觉表征和操作表征等,研究中语言表达主要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式符号语言等。视觉表达主要指模型、物理情况、形状手势、图形、图表、组织结构图等。操作表征是学生们亲自做的数学实验,日常生活实践,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体验等活动,数学教育中为了提高数学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种表征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如在《生活中的比》的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就是利用学生自身丰富的经历以及情景,运用多元表征法中的操作表征法将抽象不容易理解的比投放在日常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分析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融入到对“比”概念的理解,比如设计“蔬菜水果的价格”、“速度”,“相片相似度”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素材和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观察,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更容易明白构建两个数值、数量之间倍数的关系,告知学生引入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比”的真正内涵。
         2.抓关键词法理解概念本质
我们在读一段话时,往往能够找出一两个词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这一两个词就叫关键词。一旦抓住了关键词,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这段话在讲什么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记忆概念。有些概念一般由几个词或词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能够清晰地解读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这些本质,使学生正确的概念被建立起来。
例如,《循环小数》是什么?教材的定义是“个数的小数部分,由一个或几个数字反复出现,这种数字叫做循环小数”。这里的关键词有两个:①小数部分;②反复出现。抓住这两个关键词,我们不但可以很好地理解概念定义,更可以迅速判断哪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
总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当以感性材料为主,从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基础,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和归纳,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中丽 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92-95。
[2]陈海霞.如何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打开一扇窗[J].小学数学参考,2013,4(11):58—59.
[3]朱国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有效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