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立足学生思想与心理层面的教育体系,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思想认识误区与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引言
通过结合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能够有效统筹大学生的教育现状,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构筑良好的教育环境,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特征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继续依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俨然难以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因而利用心理教育的渠道,探析学生心理特征,为新的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进而发挥出协同创新在新时代高校教育背景中的有效潜能。
一、心理健康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未能和时代发展有效结合
虽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是在融合渗透中,也存在着较多的温特,比如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未能和时代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发展,使得思政教育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比如,思政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素质教育以及道德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中未能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教育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对党的政策方针以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教育,缺乏对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切身问题的讲解,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无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所以在面对一些陌生的问题,无法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使得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师生课堂互动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养成了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课堂发言不积极,造成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片面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价值观等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锻炼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虽然已经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非是社会文化发展多元化,大学生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自然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就不够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够全面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电子设备来快速地获取海量的信息,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节奏也随之加快。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娱乐节目的增多,容易使得大学生很难静下心去开展学习,无法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注在学习上,心态会比较浮躁。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全面落实,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崩溃的现状,从而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整合教育目标
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心理教育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利用咨询或谈心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健康、交友、择业、成长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协同创新模式下,思政教师与心理教师首先要整合教育目标,使心理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基础,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而在教育目标整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与心理教师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向教师传达与思想或心理有关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协同创新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
三、创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核心目标都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这个教育目标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方向。要促进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二者的融合统一就要建立二者相融合的教育体系。首先,高校要对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师授课、课程分配等多个方面对二者实行统一管理,保证二者的协同发展,加快心理教育所属的教育学院和思政教育所属的管理学院联合施教管理制度的建立。其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教学中增加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教育知识,在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加强力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高校要建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生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为处于困境的同学提供咨询服务,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汇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针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性不够高,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的问题,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汇报的方式予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拓展中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小组划分,确定小组同学思想汇报的主题范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汇报规则,同时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自己所选的课题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穿插其中,自己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帮助自己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提高思想汇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例如:学生可以进行有关“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汇报。
五、探索网络信息技术下两者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发表见解和言论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并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为人们查找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服务。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数据研究对大学生近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做出预期评估,并在教学中主要围绕这些预设问题展开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结束语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需要通过统一两种教学体系运行、设计两种教育内容相互渗透、明确两种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的方式,实现有效融合,形成思想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勇,古翠英.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成效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84.
[2]陈燕妮.课程思政视角下提升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路径摭探[J].成才之路,2019(35):4-5.
[3]张梅英.协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发展之路[J].高教学刊,2019(23):26-29.
[4]刘芳.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智库时代,2019(45):130+132.
[5]古翠英,李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公关,2019(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