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王娟
[导读] 乡村小学生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自律意识差、生活习惯不良、心理相对比较脆弱。

         摘要:乡村小学生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自律意识差、生活习惯不良、心理相对比较脆弱。相应的,乡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上的主要问题也是因为对学情掌握不清而存在的不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管理学生方法策略不合理等。
         关键词:乡村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乡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性的影响,在学校里、生活中主要表现为自律性比较差、生活习惯不良以及心理相对比较脆弱。这些特征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影响比较明显,如果班主任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这些特征,很难使班级管理达到优质、高效。
         一、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
         1. 不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乡村小学生由于成长在生活节奏比较松散的农村中,这里的人们生活不像城市中需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交通规则、工作纪律等,因而就自小形成了自律性比较差、缺少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这是乡村小学班级管理遇到的最大问题——不少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管理中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因而使班级管理陷入被动。
         2. 管理制度利用率不高
         管理以制度为根本环境和框架——有些班主任本身就没有太强的制度意识,而另有一部分班主任错误地理解了所谓“人性化”管理——认为制度不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元素。显然,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班主任往往凭感觉、按心情或依经验来管理班级,造成了制度的架空以及学生对制度缺少足够的尊重。
         3. 对学生心理把握不清
         农村小学生在心理特征上与城镇学生有一定区别,他们虽然自律性差,表象上比较活跃,但其实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沟通。因而也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班主任在管理中不能把握这个学情,采用了一些比较生硬的管理举措,也会给班级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提升策略
         1. 注重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问题是乡村小学生最普遍的问题,上学上课迟到、不按时作息以及不讲究环境卫生、不遵守秩序等等现象,发生的频率非常高。而这些对乡村学生通常不应归属于思品问题。学生不是不想学、不想遵守纪律,而是本身就没有意识到这些是“问题”。因为,他们打小的生活就是这样,睡觉睡到自然醒,做事没有紧迫性,基本看心情。所以,要想管好班级,班主任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注意教育的持续性——习惯养成和知识技能掌握不同,不是讲一次就可以体现在行为成果上的。仅给学生讲道理、摆规矩不行,要坚持每天监督学生,使之长时间保持正确的行为,从而最终内化为一种习惯。通常来说,至少需要三个月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小学生才能使某种行为成为习惯。
         二是注意激励措施——乡村小学生不太能够接受太过频繁或严厉的批评、惩罚,其所谓的“自尊心”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成分。不清楚班主任批评的正面意义所在。因而,班主任在习惯养成教育上,应注意正面激励策略的应用。也就是,采用表扬、奖励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来带动全班学生的习惯养成意愿。
         2. 落实制度量化管理
         班规校纪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基础和框架,几乎所有的班级管理都应以班规校纪这些制度为依据和准则。但乡村班主任有很多是采用了“个性化”策略,把制度放在一边,处理班级问题,往往是“看情况”——比如,某位日常表现好的学生,一次违反纪律,就可能不对之进行处理,而是“下不为例”;或者某位留守儿童出现了问题,班主任觉得“可怜”,也对之“网开一面”。这样一来,制度就架空了。对其他学生也无法用制度进行管理。管理班级完全靠班主任的个人能力和学生的自觉。这显然不是班级管理的长久之计。
         所以,无论是出于什么管理理念或出于什么理由,班级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学生做得好,应按班规进行奖励,学生有问题,必需按班规进行处理。班级当中绝对不应存在特例。此外,对制度的分寸掌握,也不应以“个性”理解为依据,而应采用量化、标准化的策略——比如,一次违纪如何批评、二次违纪如何处理。使制度的落实有度可量,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
         3. 善于用批评和惩罚
         前面分析过,乡村小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脆弱。特别是对批评的承受能力比较差,班主任批评或惩罚学生,虽然是执行制度,但有时候操作不当,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因而,虽然我们强调要落实制度,但在操作上要注意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某位学生违反了纪律,班主任在进行批评前,先跟他私下交流谈心,让他把自己犯错误的理由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和表达了改正决心后,班主任再对他进行公开处理。通常来说,就不会出现负面作用。学生会“欣然”接受批评惩罚。
         综上所述,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不良习惯、班主任的制度意识差以及学生的心理脆弱性——针对这些,乡村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应重视三个方向:一是注重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二是强化制度意识、切实落实制度,三是尊重学生心理善于运用批评和惩罚。
         参考文献:
         [1]丁娟. 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29.
         [2]方亮,刘银. 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成效与困境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