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的创作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丁理
[导读]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创作于1805~1808年间

         全文摘要: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创作于1805~1808年间,与他完成《第三交响乐“英雄”》间隔4年。在这4年中,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天赋逐渐展露,对交响乐乐思的编写,也趋近成熟。在《第五交响乐“命运”》诞生之初,正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黄金期”的开端,同时也是他的双耳开始病变、身体状态每况日下的艰难时刻。但是,病痛的折磨非但没能打倒他,甚至助长了他的意志!贝多芬说出了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他与“命运”缠斗不休,以惊人意志力和创作天赋,谱写出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命运”!
        
         关键字:《第五交响乐“命运”》 贝多芬   人类赞歌
        
         创作1805~1808年间的《第五交响乐“命运”》的时候,正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黄金期”,同时,也是他的双耳开始病变、身体状态每况日下的艰难时刻。但是,贝多芬在身体和心灵遭受重创的时刻,仍然坚强不屈,说出那句嘹亮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自29岁逐渐失去听力开始,他与残酷的命运缠斗不休,以惊人意志力和创作天赋,谱写出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命运》!
        
一、作曲家生平介绍

         想要了解《命运》创作的故事,还哦需要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受到身为宫廷男低音歌手的父亲约翰的严厉教导,贝多芬追随当时在邻国奥地利维也纳声名大噪的、被世人称作“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步伐,开始学习钢琴演奏及作曲。当时贝多芬“被迫”学习音乐,是因为父亲在宫廷乐队中的才能不够出众,基本处于“随时被停职”的状态,为继承家业和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
         1787年3月,贝多芬和父亲的关系日渐恶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故乡,只身前往维也纳,专心致志地向莫扎特学习音乐。身处异乡,无依无靠,贝多芬只能靠教钢琴课、跑“音乐沙龙”和为贵族作曲维持生存(尽管他本人向来不喜欢教学)。后来,在某次贵族音乐沙龙上,贝多芬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的“童年偶像”莫扎特,在沙龙演出中,他的即兴演奏令莫扎特赞叹不已,莫扎特面对维也纳古典音乐圈的各位大师,盛赞:“请大家注意这位年轻人,他不久将扬名世界!”在莫扎特的鼎力支持下,贝多芬历经磨难,终于正式“出道”维也纳古典音乐圈。
         贝多芬的作品横跨维也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在欧洲音乐历史长河中有“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锋”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他谱写的九首标题交响乐作品(如《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不包含《第十交响乐“未完成”》),对后来西方主流音乐作曲家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思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当之无愧的“交响乐之王”,他的交响乐作品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师、“西方交响乐之父”海顿的地位,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完成《第三交响乐“英雄”》以后,贝多芬的听力逐渐减退,到创作《第九交响乐“合唱”》时,他已经完全听不到任何声音了。遭受着“失去听力”这样一种对作曲家最致命的打击,贝多芬选择接受当时粗糙的听力治疗、佩戴笨重助听器、尝试各种民间偏方,甚至叼着指挥棒抵在钢琴上几个小时,就为捕捉到一点点微弱的乐音……面对命运残酷的“捉弄”,他担心、绝望、痛苦、暴躁,说:“我最具有价值的财产——听力,已经极大地退化了”,但唯独没有想过的就是“放弃创作”。他与时间赛跑,坚持作曲与指挥,创作完成了9部交响乐,32部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四季》,6部弦乐四重奏曲以及《庄严的弥撒曲》等品类丰富、数量繁多的优秀作品。


         尽管不幸的命运差点儿让贝多芬陷入绝望的深渊,但是他对音乐的信仰,最终战胜了一切。

二、《第五交响乐“命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标题是“命运”,但好像从来没有哪本书能讲清楚标题中的“命运”究竟具体指代了什么。但是,贝多芬的乐迷们任然相信,在“贝五”中展现出来的“人类与命运的博弈中,逐渐展现出微弱的人性之光”是真实存在的。譬如《命运》在一开始反复三次的“敲门”动机,会蹒跚,会欢呼,究竟是在“敲响哪一扇门”?全曲在30多分钟的时长里,从个人的内心冲突到人类共有的历史问题,音乐给予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如此之大,动机与动机之间的冲突强烈,称其为“人类赞歌”也不为过。
         《第五交响乐“命运”》总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明亮的快板。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音乐动机。在这一动机的基础上,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了整个乐章,推动着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的风格激昂有力,有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展现了作曲家满怀激情“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定意志。紧接着,圆号吹出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抒情而优美的第二主题,它抒发出作曲家“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命运动机”再次闯入,进入到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抗击命运不公的力量感”再次占了上风。在展开部中,旋律的转调非常频繁,增加了音乐听感上的不稳定性,使第一乐章更显丰富。最后,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在此汇合,倾斜而出的情绪势不可挡,进一步展现出“人类战胜黑暗,奔向光明”的必胜信念。
         《命运》的第二乐章是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交相呼应,变奏并行。由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的第一主题抒情、安详而充满沉思,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的内在具有热情的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随后换成铜管乐器吹出“英雄的凯旋进行曲”,气势磅礴。在尾声中,第一主题得到展开,表现出“英雄主义式”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最终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与力量。
         第三乐章是诙谐曲风格的快板,是“与命运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抗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隐伏音调,小提琴却像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在这一乐章,“命运主题”有很强的存在感,决战的第一阶段“命运”似乎还是不可违抗。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压迫下,终将获得斗争的胜利的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延展开来,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充,音量渐渐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主题直接引入“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是最后的奏鸣曲式的快板。开始的部分仍然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由大乐队全奏出“辉煌有力”的第一主题,而后是由弦乐组演奏出具有“欢乐情绪”的第二主题,表现人类战胜命运的欣喜。进行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的情绪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主题”的威吓,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抵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度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现出人类最终的胜利。这场与命运的最终之战,终于以光明、彻底的胜利告终。
         综上所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哲思性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志的传世佳作。《命运》的结构十分严谨,创作手法简练,塑造音乐形象生动,各个乐章之间有着非常清楚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当之无愧的西方交响乐之“魁首”。
         中国哲学家孟子曾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贝多芬的励志人生和历经狱火锤炼所完成的伟大音乐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坚毅坚强、英雄式的人生态度赋予了《第五交响乐“命运”》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无疑是那个创造神话的音乐巨人。
参考文献:
1、罗曼·罗兰(法):《名人传——贝多芬传》(四川文艺出版社)
2、王沥沥:《沥姐说西方音乐》(广东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