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新课标体系下,中职语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由三个模块15个专题组成。专题教学该怎么组文,怎么设计才是既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又对标普通高中?很多中职语文老师一筹莫展。本文以基础模块专题四“古诗文选读”为例做教学设计,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专题教学 中职 古诗文选读 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专题四“古诗文选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代诗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华文化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专题要求学习古代经典诗文,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并了解作品内容,体会其精神内核、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笔者以基础模块专题4“古代诗文选读”为例,借助群文阅读“1+x”的设计理念,以新课标“古代诗文学习推荐篇目”之9《蜀道难》作为“1”,以郭沫若的《蜀道奇》与何开四的《广元赋》作为“X”。同题链接,设计的主题是“蜀道诗歌里的蜀道精神”,教学时数2课时,下面谈谈我的设计理念,供广大中职语文老师参考:
一、为何这样组合?
1.《蜀道难》属于教材规定篇目,《蜀道奇》、《广元赋》属于教师自选篇目。是同题链接的“1+X”群文阅读模式,难度偏低,符合中职生的阅读水平。
2.李白的《蜀道难》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唐时期的蜀道,表现的是剑门蜀道的各种“难”;郭沫若《蜀道奇》,描写的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蜀道,表现的是剑门蜀道的各种“通”;何开四的《广元赋》,描写的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后的蜀道,表现的是剑门蜀道的各种“快”,各种“好”;三篇诗歌在体裁、题材以及表现主题上具有可比性。
3.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指导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要带领学生了解本地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尝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资源”这一要求。
二、为何要设计成“蜀道诗歌里的蜀道精神”这一主题?
因为新课标明确指出专题教学要“注意融入职业道德、职业修养教育,增强职教特色”。这一组诗文的组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社会制度怎么变,不畏艰险,勤劳勇敢,忍辱负重,自强不息的蜀道精神一直没变,而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底色”。也就巧妙地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职业精神植入到学生心中,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目标:掌握不同作者笔下“蜀道”的特点; 概括李白、郭沫若、何开四三位作者对蜀道的写作角度、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的不同。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筛选、分析与整合,归纳出蜀道天堑变通途的基石是政治体制的变革;体会蜀道变迁的背后是蜀道精神的支撑,培养重构、伸展、评鉴等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形成理性思辨能力,能辩证分析蜀道精神的内核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养职业意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筛选、分析与整合,归纳出蜀道天堑变通途的基石是政治体制的变革,体会蜀道变迁的背后是蜀道精神的支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意识。
五、教学难点:辩证分析蜀道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六、教学手段和资源: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蜀道之三·天道》视频;张杰版《蜀道难》视频;少司命版《蜀道难》音频;陶润枢版《蜀道难》音频;雨课堂;三个文本。
七、教学流程:唱蜀道--读蜀道--析蜀道--说蜀道--写蜀道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设计思路
1.以群文阅读为抓手
(1)找到与学生心理深层对话的共振点。在“蜀道”这一主题上只有当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诗歌中的“蜀道”相遇相知时,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才会落到学生的心坎上。因此我借助了央视纪录片《大蜀道》之“天道”篇的视频,“经典咏流传”之张杰川剧版《蜀道难》视频,还有少司命的说唱版《蜀道难》和陶润枢版的《蜀道难》方言吟诵版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期与学生的心理情感产生共鸣。
(2)找到符合学生感受的体验点。引导学生透过“诗歌”这一形式去想象和联想,借助“变”与“不变”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把“蜀道”想象成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想一想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跳离诗歌文本,从社会制度层面来分析蜀道的“变”,从精神层面来分析蜀道的“不变”。这样,就脱离了以往教师就着文本讲文本,为了赏析而赏析的窠臼,以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3)教学流程路径:看蜀道--听蜀道--读蜀道--析蜀道--悟蜀道--说蜀道--写蜀道。遵循了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思”的教学规律,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路径完整。
2.结构化思维培养
单篇教学《蜀道难》,无论教师怎么设计,结论只有一个:蜀道难。而以群文阅读的“1+X”模式来设计,有以下效果:
(1)可以把阅读教学从原来的精讲“一篇”引向读通“一类”。学生既可以品味乐府旧题诗、现代新诗、汉赋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也可以窥见李白、郭沫若、何开四三位作者对蜀道不同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分析蜀道精神的内核,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全新的认知,对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直观的感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培养他们的担当意识,渗透传统美德和职业精神进课堂。
(3)该教学设计要求学生从三篇蜀道诗歌中筛选出蜀道精神的内核,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他如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从三篇诗歌中国提炼出蜀道精神到底是什么,并证明这个蜀道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明白当下“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都与离不开蜀道精神。从本质上讲,这样的设计就是要求学生对文本信息有选择地过滤和筛选,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设计。
由此可见,《蜀道难》用群文阅读(专题阅读)模式既可以丰富学生阅读感悟,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最大限度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又能巧妙地把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渗透进语文课堂,值得尝试。
有老师可能会说,《蜀道难》这样设计,没有把教学重心放在解读“创作风格、创作背景、写作角度、表现手法、情感态度方面的异同点”,不像在讲诗文,少了文学的味道。我要说的是,这堂课具体用几个课时老师自己可以调整,课时量不同,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就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2.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倪文锦.《课程·教材·教法》2017-06-01
3.《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于泽元 王雁玲 黄利梅.《中国教育学刊》.2013-06-05
4.《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浅谈“1”的定位和“X”的功能》方东流 王雁玲 黄利梅《教育科学论坛》.2018-05-10
5.《浅谈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从促进作用》王雁玲 尹浪.《教育导刊》2016-02-15
(作者简介:张译元,广元市利州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广元市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