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阅读课为例

发表时间:2020/8/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4月10期   作者: ①刘珍 ②杨雪逸
[导读] 文本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信息、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形成语言素养的重要来源

         摘要:文本是学生获取英语语言信息、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形成语言素养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重要载体。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对语篇地深入解读,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流于表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语篇的能力。在此,笔者以教学案例为依托,提出有效的文本解读策略。
         关键词:英语学科素养;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
         一、引言
         文本阅读,在根本意义上来讲,是一次次读者与作者间的跨越时空的深入交流。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解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戴军熔,2012)。英语阅读教学通过教师对文本语篇的深入分析与挖掘,与学生共同赋予文章第二次生命,拥有新的理解与学习。如果教师没有对作者的写作背景、编者的选材目的、读者即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思想状态以及文本的写作特色与巧妙之处等充分解读,便无法搭建起这座沟通桥梁,进而无法使学生获得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则是搭建桥梁的关键,只有教师做好文本解读,为学生搭建好文本理解的“脚手架”,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文本,从而体会到英文文章的魅力所在。那么,如何基于英语学科素养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本文将以人教版阅读课的具体课例为载体对文本解读策略进行阐述。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文本解读的关系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来自学生对语篇的阅读、理解、内化与升华。学生对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而这一理解的生成直接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
         教材中的语篇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并容纳了不同的文体类型。不同的语篇承载着不同的经历与故事,也传达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对语篇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吸收语篇中表达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在这样的阅读指导下,最终获得英语学科的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体意义的活动中,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的对照标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展开,并设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从浅层面的语言能力到需要高阶思维的文化意识的养成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具体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并运用相关策略呢?笔者将通过具体课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课例
         笔者特意选择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阅读课A Night that the Earth didn’t Sleep作为本文的研究课例,主要是因本课的题材对于当前高一学生而言,略显陈旧,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的代入感较差,如何将旧题材讲出新风采?如何将阅读兴趣与深度解读文本有机结合?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的探究:
         此篇课文为记叙文,主要描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不眠之夜。授课对象是普通班的高一学生,大多出生于2003年前后,未曾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也从未经历多自然灾害,所以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性没有概念,如何唤起学生的共情能力,并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本班学生英语基础尚可,但理解能力较为薄弱。为了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课前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My Heart will Go on,上课后由泰坦尼克号的悲剧自然而然地导入自然灾害的话题,引申出相关常见自然灾害的表达。在地震词汇的引出中,先通过地震的视频直观感受地震的不可预测性与破坏性,然后将学生较为熟悉的汶川地震作为铺垫,引出唐山大地震,在导入环节,充分储备好学生的地震的背景知识以及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悲悯心。
         在读前环节,让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大意,并在此处设问What’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title “A Night that the Earth didn’t Sleep’’          通过对于标题的预测,以及带着疑问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思考。
         读中环节,首先用略读Skimming的阅读策略把握文章的结构,从宏观上把握本篇记叙文以时间为依据的写作发展顺序以及各段段意,其次用扫读Scanning的阅读策略把握段落的核心细节信息。在第一部分中,以思维导图(见图1)的方式整合地震发生前的奇怪事件,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对信息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将文字信息可视化,更加清晰明了;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在文中抓取关键数据,用数据让学生感受唐山大地震的威慑力,同时播放地震背景音效让学生闭眼15秒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在经历地震,体验地球的不眠之夜以及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巨大破坏;第三部分,通过总结文中震后重建的事件,引出城市又开始重新呼吸,生活仍然还抱有希望。最后,回顾整个文本内容,此时学生已经对此篇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所以再次提问What’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title “A Night tha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此时步步追问,设疑:
         Why does the author use “the earth” instead of “Tangshan”        
         Why does the author use “didn’t sleep”        
         If you are going to write an earthquake, what will you use as a title        
        
        
                                    图1. 思维导图之震前征兆
         三个解读标题的问题逐层深入,由表及里,先从措辞的巧妙使用再到体会修辞的润色修饰,最后通过学生思考如何拟标题进行输出。这一过程,既能强化学生的感知,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影响之深刻,也令学生在分析标题中体会修辞手法对于语言的升华,思考如何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点明主旨的同时让文章更为引人入胜,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读后环节是着重于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提升,此时提问 “What do you think will be talked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学生需要基于对整个文章的篇章结构与中心内容的深度理解上,大胆预测接下来的文章内容,也是对于学生逻辑性的考察。最后,为学生提供重建新唐山的文本材料与照片,让学生感受唐山震后重生的魅力,促使学生思考多难兴邦的背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内核,不管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们众志成城,Our heart will go on,与课前播放歌曲的主旨前后呼应,激励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本文的第二个课例选择了说明文体裁,以必修四第二单元的Using language之中的阅读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为例。说明文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前因后果,目的使读者明白事理,获得必要信息,对事物有完整明晰的了解和认识。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和议论文,重在介绍事理,因此,轻“情义”而重事实,科普性强,趣味性弱,往往是高考阅读难度最大D篇的体裁,也是对于学生而言最为有挑战性和难度的阅读体裁。因而,无论是从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策略指导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学生兴趣低下的科普性说明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笔者通过以下的教学案例来进行探究。
         读前解读学生、了解学情。本篇说明文的话题是有关农业的主题,主要探讨化学耕种和有机耕种,而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属于城市学生,对于耕作并无太多概念,对农业主题的说明文更是有“抗拒性”。所以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做好有效导入。在课前热身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化学耕作与有机耕作的特征,这里补充两则英语阅读素材,一则是介绍Silent Spring一书引发学生对于化学物质利弊的思考,一则是关于日本老农坚持无农药种植苹果的真实事件,两则素材即是对于话题的补充,也是化学耕作和有机耕作鲜明的对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使学生在热身阶段就进入话题思考,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语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要求。
         读中解读文本,剖析文本结构与语言。文本的解读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首先,学生通过略读策略了解文章框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再将每段的主题句总结升华为关键词,列出关键词后学生可以直观看出说明文的写作框架(见图2.),通过“段”“句”“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核心结构、掌握文本结构、把握文本体裁。其次,利用扫读策略抓取每段的核心细节,如第二段涉及到化肥带来的问题,可借助思维导图(见图3.)将繁杂的文字梳理为显性化、可视化的流程图,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文本内容。最后,在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征,学习说明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理解句间和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图2. 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文章框架
        
                             图3. 思维导图之化肥的负面作用
         读后解读作者,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说明文用客观的描述来阐释一个事理,文本中没有能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句,但是可以通过对于总结文章中化学耕作与有机耕作事实的对比,来推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事实证据来得出作者对于有机耕作的倾向性。这也是在引导学生在做出判断时,要做到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支撑观点,切莫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擅自定论,学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以及深加工得出价值判断,也是对于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文本解读策略
         笔者通过一篇记叙文与一篇说明文的探究分析,呈现出多样的且多元的综合性的文本解读策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读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课程标准是学科的风向标,对学科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新的课标指明了学科核心素养,对本学科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与素养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英语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为参照,以实现在阅读课中能够全面综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笔者在文本解读中,充分理解课标,在阅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解读学情,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水平与文本相联系;
    了解学情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解读学情,包括解读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水平、学习习惯、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对文本背景的熟悉程度以及对作者的了解。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格外关注对学情的分析,不仅仅分析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更加关注于学生对文本的文章体裁与文章内容的兴趣程度。从而,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为学生搭建像图片、视频、学生的相关经历等类似的“脚手架”,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理解的距离。
         (三)解读文体,基于文体特点设计相适应的阅读方式;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包括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比如说明文一般以时间或者事物发展演变的顺序展开,语言客观性强;而记叙文主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经过等各个要素,语言较为主观,且一般传达某种情感或者讲述一个人生哲理;议论文结构严谨,语言逻辑性强,通常通过科学调查研究等为论据,论述一种或几种观点;描述文多描述一件事物或一个人,中心主题明确,语言也多以客观简朴为主。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文体与汉语中的文体是有所差异的,因此,英语教师要将中英的文体做对比与总结,从而让学生熟悉各类文体特征,在阅读中能根据文体特点快速分析出文章结构,进而捕捉重要的文章信息。
         (四)解读文题,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升华文章主题;
    文题,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也通常是作者写作的点睛之处。通过文章题目,读者可以预测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多以文题为中心进行发问,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五)解读作者,通过文章细节性词句链接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文本解读也离不开对文章中一些关键性词汇及表达的深入解读。英语词汇都是有情感色彩的,有时,同样意思的两个词却有不同的褒贬色彩或者正式程度,因而,对语言表达的深入分析,能够促进读者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与色彩。
结语
    英语语言教学与学习的有效,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如果教师单纯地将英语教学理解为词汇的堆砌与简单的应试,则英语的教学就是一潭死水,激荡不出思想的水花,也无法品味出英语语言独特的魅力。英语教学,是主要以文本为载体的,唯有解读出文本的内涵与情意,才能有实现学生获得学科素养的可能。因而,教师要尝试从课标、学情、文体、文题以及作者五个维度出发,搭建起作者与学生间的心灵与思想的桥梁,让英语教学散发出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 戴军熔. 2012.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 20–28.
[2] 黄文利,雷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多维度解读策略———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为例[J].英语教师,2018(20):123-125+1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苏超群,周大明. 2019.文本解读视域下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SELF策略例析[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5] 吴晓兰. 2019. 指向高阶思维的高中英语文本解读教学探究[J]. 基础外语教育.
[6] 曾东洪. 2019. 核心素养导向下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作用[J]. 课程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