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同一棵幼苗,它的成长需要外界的扶持与帮助,需要成人的用心呵护和引导,否则难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幼儿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都存在注意力极不集中、 不容易听指挥,做事情时比较随心所欲的幼儿,这样的孩子常常在日常的学习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常常会和老师“作对”,让老师感到颇为头疼。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使我感触颇深。
案例描述:
睿睿是班级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集体学习活动时,他从不听讲,而且特别好动,小屁股总是坐不住,还时常影响同伴上课;偶尔看他在小椅子上坐着,可目光呆滞,总爱走神,令配班王老师和刘老师伤透了心。但他很聪明,长得也很可爱,爱唱歌,在班上爱表演可是一绝,每次登台表演总少不了他,屡屡为班上获得了好几个第一名的好成绩呢!对于他的这些坏毛病,老师们也曾经和家长沟通过,但收效甚微,他经常“旧病复发”,怎么才能“医治”呢?
记得有一次做操时,他趁老师不注意去吸引旁边小朋友的注意,和他们疯闹,而且还动起了手,他将一个孩子压在地上,还用屁股坐着。我情急之下,让他站到老师领操的位置上,我惊奇的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动作都记得,而且动作做得特别到位。我突然又有了个新想法,马上就轮到我班进行国旗下表演了,何不让他做回小老师呢,在升旗时,我特意让他做小老师站在前面和老师一起领操。
还有一次,幼儿园即将开展大合唱比赛,每个班级都在精心准备。这天上午学习活动过后,三位老师给每位参加表演的幼儿一面小葵花的道具,需要小朋友在短时间内按要求把葵花戴在手上。王老师拿起一朵葵花,一边讲一边示范动作,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练习,只听隐隐约约传来“嚓嚓”的声音。寻声望去,只见睿睿拿着葵花和旁边的小朋玩了起来。“睿睿,请拿好葵花!”老师提醒了一下睿睿,睿睿这才拿好葵花专心练了起来。练习了一会儿,老师要求小朋友拿葵花的时候要跟口令左右摆动,可是睿睿总是做不到位,就过去帮助他纠正动作。可是,老师刚走,睿睿的手就歪歪斜斜的,身体还在那里不停地摇晃。“睿睿,不要乱动,拿好道具!”老师又一次提醒了他,睿睿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做好动作。
排练进入正式的演唱环节了,需要小朋友边唱歌边做动作。在第一次排练中,老师纠正了其中一些问题。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二次排练了,睿睿的注意力好像又不那么集中了,老是做错动作,排练因为睿睿而停下来了。老师很生气,批评了睿睿,并让他走到老师指挥的位置上,让他仔细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排练的。看着睿睿红着脸极不情愿的样子,我悄悄地说:“你认真学,老师可以让你在前面领唱哦!但是站在前面唱,动作和歌词一定要记清楚哦!”睿睿一下子神彩飞扬了起来,微笑着点了点头。
睿睿跟着做了几遍后,我让他站在第一排的中间位置,把话筒正对着他。这次睿睿做得非常好,动作一次也没出错。看到睿睿的改变,我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睿睿:“睿睿,你现在的表现很棒,要继续加油哦!”睿睿排练更起劲了,孩子们在这次园里的合唱比赛中,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后来的学习活动中,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让睿睿当老师的“小小评论员”,课后,让他点评老师的课,听取他的意见,并且对他上课的表现及时表扬。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已经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的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高,配班老师反映说课堂上时常还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呢。就这样,这个“调皮大王”变成了老师们心中的“至爱”,真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睿睿小朋友为什么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我认为是老师的期望教育使他发生了蜕变,点亮了他的心灯,开启了他与老师沟通的心门。像睿睿这样的孩子平时没少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却总是无济于事。其实,从心理学分析,人总是喜欢得到表扬,希望被人重视,因而,不管老师是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还是暴风骤雨式的鞭策,不同程度上会产生一些负效应。
事实告诉我们:
1、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是教育需要方法。
本案例中,睿睿在整个排练过程中从自由散漫逐步转为专心致志,说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雕琢的璞玉,可以通过外界的努力使之发生改变,睿睿的主要问题在于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玩耍,一会儿跟不上动作或做错动作。老师正是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一步一步引导他集中注意力,并没有放弃他,不管他。
2、老师的批评和表扬要具有循序渐进性。
老师一开始发现睿睿存在种种问题时,并没有马上叫他停止排练,而是先使用语言进行提醒,制止他的不当行为。当老师发现睿睿的动作做得不不对时,及时的再次提醒,以及当老师再次发现睿睿跟不上动作时,这才严肃地批评。老师之前给了睿睿很多次改正的机会,但收效甚微,需要给予睿睿一些心理强化,这才有了批评。但当睿睿的行为有了改观的时候,又及时给了他表扬,给予他正面的心理强化,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3、实行“期望教育”
作为教育者应想办法去调动这些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实行“期望教育”就是消除这种负效应的一种良好途径。发现、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当“小老师”、活动时领唱和当老师的“小小评论员”,既让他能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期望,又能及时鼓励他,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大大地发挥了孩子特长的目的,让他们感觉到身上的重担,从而唤起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使各方面的潜质、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案例反思:
面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表扬和批评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引导方式,教师更要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因为这两种方式运用得合理、得当,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成人的表扬与批评应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度地表扬和批评幼儿显得尤为重要。
1、表扬和批评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在发现睿睿的不足之处的同时,多关注其进步之处,在批评中加以鼓励,在慈爱中体现严格,有智慧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表扬和批评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每个幼儿都渴望被表扬,不希望被批评。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多给予一些正面的肯定,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且情绪能够得以稳定。中、大班幼儿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初步具有是非判断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适度的批评很有必要。
3、奖励机制,家园共育。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很多行为都是由“奖励”和“任务”驱动的,这种奖励可能是精神上的(教师在集体面前表扬),也可能是物质上的(奖励的星星贴)。幼儿园的奖励机制同样也适用于家庭。家庭要按照幼儿园的标准奖励孩子,让孩子体验到“好行为”所带来的“好收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
要善于去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效地结合“期望教育”,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享受被重视的感觉,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适当予以肯定表扬。当然,“期望教育”并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它也要计究方法,更要讲艺术,因人而异,坚持原则,不能盲目施加,要“恩威并用”。只要能把握好这个度,那将会收到可喜的教育效果。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对于睿睿小朋友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引导,他的行为终于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育人也是如此。让我们理解孩子,走近孩子心灵,聆听孩子心中的声音;师爱是一种声音,你若真诚,它就美妙,让我们共同用爱的的教育,做去书写平凡而伟大的育人篇章吧!